作业6:开发周期,分而治之和WBS
搜狐的文章简洁来说,以计划旅行比喻软件开发,让人直观了解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许多困难:一开始的计划出现错估(400,500),对软件开发过程不熟悉(沙子地、漫水路、陡阶梯),出现大量意料之外的事情拖累计划,导致了糟糕的局面。
“分而治之”( Divide and conquer)方法(又称“分治术”) ,是有效算法设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
所谓“分而治之” 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算法问题按一定的“分解”方法分为等价的规模较小的若干部分,然后逐个解决,分别找出各部分的解,把各部分的解组成整个问题的解,这种朴素的思想来源于人们生活与工作的经验,也完全适合于技术领域。诸如软件的体系结构设计、模块化设计都是分而治之的具体表现。
所谓WBS,就是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创建WBS是把项目工作按阶段可交付成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过程。
WBS的基本定义 :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对项目要素进行的分组,它归纳和定义了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每下降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的更详细定义。无论在项目管理实践中,还是在PMP,IPMP考试中,工作分解结构(WBS)都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WBS总是处于计划过程的中心,也是制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计划和采购计划等的重要基础。WBS同时也是控制项目变更的重要基础。项目范围是由WBS定义的,所以WBS也是一个项目的综合工具。
WBS虽好,使用的时候也需要有几点需要注意。
1 向心性
所有任务的拆解都要围绕项目的核心需求,有利于任务之间的衔接。
2 完整性
每一层的任务分解要做到百分百覆盖到需求规划,确保计划与交付物一致。
3 唯一性
确保平级任务的唯一性,不存在交叉内容。
4 合理的工作量
任务量的估算应保持在平均、合理的大小,确保任务的可实现性,有效控制风险情况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