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作业
郭爱的博客随笔
我是郭爱,湖南女子学院23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一班的学生。生活里,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喜欢慢跑,傍晚在操场跑上几圈,出出汗就觉得很畅快。在专业学习上,我算不上天赋型选手,只能“死磕”。比如为了搞懂一个编程逻辑,能对着屏幕琢磨大半天。我觉得自己的闪光点大概是耐心,这种“笨功夫”的积累让我挺有成就感。
二、现状、经验和计划
(1)技能树与课程期待
现有能力:
能力A:掌握Python基础语法,能完成简单的数据分析小任务,比如用 pandas 处理表格数据、绘制基础可视化图表。
能力B: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会用SQL进行简单的增删改查操作。
能力C: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理解算法的基本流程(如冒泡排序的执行逻辑)。
兴趣方向:对大数据可视化很感兴趣,觉得把枯燥的数据变成直观的图表特别有意义。
欠缺能力:缺乏大型项目实战经验,对分布式计算框架(如Hadoop)还很陌生。
课程角色期待:希望能成为小组里的技术执行者,把学到的知识落地到实践中,也愿意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互相查漏补缺。
(2)未来规划与本学期安排
我打算毕业后从事大数据开发或分析类工作。和其他同学相比,我的优势是耐心细致,适合做数据清洗、整理这类繁琐但重要的工作;劣势是实战经验少,遇到复杂业务场景容易慌。
本学期规划:
每周至少花8小时在课程学习上,其中2小时用于理论知识梳理,6小时用于编程练习和项目实践。
看完一本大数据实战书籍,完成书中的所有案例实操。
(3)代码量与目标
目前代码量:Python代码约500行,SQL代码约200行。
入职目标代码量:我了解到一流企业对大数据岗位候选人的代码量要求通常在万行以上,所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本学期结束时完成3000行代码积累,每周至少完成200行。
(4)时间投入与WOOP计划
每周时间投入:选择D选项,每周拿出15小时投入这门课(上课时间外,额外保证10小时学习)。因为我想把之前落下的知识补起来,必须付出更多时间。
WOOP计划:
Wish(愿望):本学期末能独立完成一个大数据分析小项目(如电商用户行为分析)。
Outcome(结果):项目完成后,能清晰地向同学和老师讲解分析思路、技术选型,并且收获正向的反馈,自己也能从项目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Obstacles(障碍):最可能的失败因素是“拖延症”,遇到难题时容易拖沓,导致任务堆积。
Plan(计划):如果我在规定时间内没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就立刻把手机放到另一个房间,并且设置“番茄钟”强制专注,直到完成任务再休息。
(5)课程反馈选择
我选择D选项,会经常提问题,平时就经常给老师和助教提反馈。因为我觉得学习是双向的,及时沟通能让我更快发现问题,也能帮老师更好地调整教学,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三、写在最后
我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数据专业学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经历,但愿意在这个领域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和老师、同学一起把大数据的知识啃透,也期待自己能在实践中慢慢成长,成为一个能把数据“讲明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