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
层次划分的方法:
- 网络的每层应当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便于排错)这个功能用不了 必然是你这层处理问题
- 梳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使上一个功能可以实现为另一个功能提供必要的服务,从而形成系统的层次结构, 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 为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相同或相近的功能仅在一个层次中实现,而且尽可能在较高的层次中实现
- 每一层只为相邻的上一层提供服务
层次划分的优点: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一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使问题复杂程度降低,利于针对解决问题
2.灵活性好,各层内部的操作不会影响其他层
3.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之间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因为整个系统已被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因为每一层的功能及其提供的服务都有了精确的说明
七层模型:

| 作用 | 数据单元 | 主要设备 | |
|---|---|---|---|
| 物理层 |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 比特流 | 网卡 |
| 数据链路层 | 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 数据帧 | 交换机 |
| 网络层 |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 数据包 | 路由器 |
| 传输层 |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量和差错校验 | 数据段 | 防火墙 |
| 会话层 |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 message | 计算机 |
| 表示层 | 数据的表示、压缩、格式化、加密 | message | 计算机 |
| 应用层 |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 message |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为高三层,是面向用户的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为低三层,是面向硬件的
网络层及以下的通信为点到点通信(主机与主机)
传输层的通信为端到端(端口到端口)

封装过程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