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单一连续分配  在单道程序环境下,当时的存储器管理方式是把内存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两部分:系统区仅提供给OS使用,它通常是放在内存的低址部分。而在用户区内存中,仅装有一道用户程序,即整个内存的用户空间由该程序独占。这样的存储器分配方式被称为单一连续分配方式。

固定分区分配  1. 划分分区的方法  可用下述两种方法将内存的用户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   (1) 分区大小相等(指所有的内存分区大小相等):其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即当程序太小时,会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当程序太大时,一个分区又不足以装入该程序,致使该程序无法运行。  (2) 分区大小不等:为了克服分区大小相等而缺乏灵活性的这个缺点,可把内存区划分成含有多个较小的分区、适量的中等分区及少量的大分区。这样,便可根据程序的大小为之分配适当的分区 。

2. 内存分配  为了便于内存分配,通常将分区按其大小进行排队,并为之建立一张分区使用表,其中各表项包括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及状态(是否已分配)。  当有一用户程序要装入时,由内存分配程序检索该表,从中找出一个能满足要求的、尚未分配的分区,将之分配给该程序,然后将该表项中的状态置为“已分配”;若未找到大小足够的分区,则拒绝为该用户程序分配内存。

动态分区分配  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    1. 动态分区分配中的数据结构     常用的数据结构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 空闲分区表,在系统中设置一张空闲分区表,用于记录每个空闲分区的情况。每个空闲分区占一个表目,表目中包括分区号、分区大小和分区始址等数据项。

基于顺序搜索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1. 首次适应(first fit,FF)算法  以空闲分区链为例来说明采用FF算法时的分配情况。FF算法要求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 分配过程:在分配内存时,从链首开始顺序查找,直至找到一个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的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闲分区仍留在空闲链中。若从链首直至链尾都不能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返回。优点:该算法倾向于优先利用内存中低址部分的空闲分区,从而保留了高址部分的大空闲区。这给为以后到达的大作业分配大的内存空间创造了条件。 缺点:低址部分不断被划分,会留下许多难以利用的、很小的空闲分区,而每次查找又都是从低址部分开始,这无疑会增加查找可用空闲分区时的开销。

2. 循环首次适应(next fit,NF)算法  为避免低址部分留下许多很小的空闲分区,以及减少查找可用空闲分区的开销,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在为进程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是每次都从链首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至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  NF算法的特点:该算法能使内存中的空闲分区分布得更均匀,从而减少了查找空闲分区时的开销,但这样会缺乏大的空闲分区。

3. 最佳适应(best fit,BF)算法  所谓“最佳”是指,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总是把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避免“大材小用”。 为了加速寻找,该算法要求将所有的空闲分区按其容量以从小到大的顺序形成一空闲分区链。这样,第一次找到的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必然是最佳的。 BF算法的特点:在宏观上看BF算法不一定是最佳的。因为每次分配后所切割下来的剩余部分总是最小的,这样,在存储器中会留下许多难以利用的碎片。 

4. 最坏适应(worst fit,WF)算法  由于最坏适应分配算法选择空闲分区的策略正好与最佳适应算法相反:它在扫描整个空闲分区表或链表时,总是挑选一个最大的空闲区,从中分割一部分存储空间给作业使用,以至于存储器中缺乏大的空闲分区,故把它称为是最坏适应算法。 WF算法的优点:可使剩下的空闲区不至于太小,产生碎片的几率最小,对中、小作业有利,同时最坏适应分配算法查找效率很高。 WF算法的缺点:会使存储器中缺乏大的空闲分区。

posted on 2022-04-13 07:57  只爱敲代码  阅读(16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