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典型用户和场景感想
2017-06-27 21:11 冷泡鲨鱼 阅读(136) 评论(0) 收藏 举报关于典型用户和场景光看用户的表面语言或行动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找到用户语言或行动背后的动机!不能光根据用户的语言就匆忙做决定。
典型用户的价值:典型用户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典型用户描述了一组用户的典型技巧、能力、需要、想法、工作习惯和工作环境。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以自己使用产品的习惯对软件行业的熟悉程度出发设计,忘记了我们的软件是给千千万万个不那么会用电脑的人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搞一个“典型用户”会强迫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一个典型用户:
1.名字(越自然越好)
2.年龄(不同年龄和收入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
3.收入
4.代表的用户在市场上的比例和重要性(比例大不等同于重要性高,如付费的用户比例较少,但是影响大,所以更重要)
5.使用这个软件的典型场景
6.使用本软件/服务的环境(在办公室/家里/沙发/床上/公共汽车/地铁……)
7.生活/工作情况
8.知识层次和能力(教育程度,对电脑、互联网的熟悉程度)
9.用户的动机、目的和困难(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
10.用户的偏好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软件不是为所有人服务的
从经典用户到场景:有了典型用户之后,我们还得决定每一个典型用户的目标——他/她使用系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对于每一个目标,列出达到目标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这就是场景,也可以叫故事。注意,有些场景描述了成功的结果,有些场景描述了失败的结果。用户和系统有成百上千中可能的交互情况,写场景时要有针对性。场景之间如何区分呢,这就要求我们找到这个场景的特殊之处,对于共同的流程可以一笔带过,重点描述场景中特殊的因素。把场景组织成一个故事,这样就能把一个完整的用户与文件系统交互的流程记录下来,以后进行产品演示或验收都可以以此为基础。
从场景到任务:不同的任务会把一个场景编织起来,虽然有多个开发者参与这项工作,但是应该有一个开发者对整个场景负责。得到开发任务后,我们就可以创建和分配测试任务。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