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

  HashMap基于哈希表的Map接口实现,是以key-value存储形式存在,即主要用来存放键值对。HashMap 的实现不是同步的,这意味着它不是线程安全的。它的key、value都可以为null。此外,HashMap中的映射不是有序的。

  JDK1.8 之前 HashMap 由 数组+链表 组成的,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两个对象调用的hashCode方法计算的哈希码值一致导致计算的数组索引值相同)而存在的(“拉链法”解决冲突).JDK1.8 以后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或者红黑树的边界值,默认为 8)并且当前数组的长度大于64时,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数据改为使用红黑树存储。

  补充: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前会判断,即使阈值大于8,但是数组长度小于64,此时并不会将链表变为红黑树。而是选择进行数组扩容。

  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数组比较小,尽量避开红黑树结构,这种情况下变为红黑树结构,反而会降低效率,因为红黑树需要进行左旋,右旋,变色这些操作来保持平衡 。同时数组长度小于64时,搜索时间相对要快些。所以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性能和减少搜索时间,底层在阈值大于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时,链表才转换为红黑树。

  当然虽然增了红黑树作为底层数据结构,结构变得复杂了,但是阈值大于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时,链表转换为红黑树时,效率也变的更高效。

流程:

 

特点:

  1.存取无序的

  2.键和值位置都可以是null,但是键位置只能是一个null

  3.键位置是唯一的,底层的数据结构控制键的

  4.jdk1.8前数据结构是:链表 + 数组 jdk1.8之后是 : 链表 + 数组 + 红黑树

  5.阈值(边界值) > 8 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才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变为红黑树的目的是为了高效的查询。

通过上述描述,当位于一个链表中的元素较多,即hash值相等但是内容不相等的元素较多时,通过key值依次查找的效率较低。而JDK1.8中,哈希表存储采用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当链表长度(阀值)超过 8 时且当前数组的长度 > 64时,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这样大大减少了查找时间。jdk8在哈希表中引入红黑树的原因只是为了查找效率更高。    

 

         

 

但是这样的话问题来了,传统hashMap的缺点,1.8为什么引入红黑树?这样结构的话不是更麻烦了吗,为何阈值大于8换成红黑树?

JDK 1.8 以前 HashMap 的实现是 数组+链表,即使哈希函数取得再好,也很难达到元素百分百均匀分布。当 HashMap 中有大量的元素都存放到同一个桶中时,这个桶下有一条长长的链表,这个时候 HashMap 就相当于一个单链表,假如单链表有 n 个元素,遍历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完全失去了它的优势。针对这种情况,JDK 1.8 中引入了 红黑树(查找时间复杂度为 O(logn))来优化这个问题。 当链表长度很小的时候,即使遍历,速度也非常快,但是当链表长度不断变长,肯定会对查询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才需要转成树。

HashMap继承关系

         

  Cloneable 空接口,表示可以克隆。 创建并返回HashMap对象的一个副本。
  Serializable 序列化接口。属于标记性接口。HashMap对象可以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AbstractMap 父类提供了Map实现接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现此接口所需的工作。

 

 

 

 

(材料来源:哔哩哔哩黑马程序员HashMap讲解)

posted @ 2020-04-20 20:37  王余阳  阅读(32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