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一、关于我自己
大家好,我叫曾维伟,是大数据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在运动方面有着一定的天赋。每当我踏上跑道,迈开步伐,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仿佛被抛在了身后,在班上跑步成绩基本名列前茅。我对健身怀有浓厚的兴趣,初次接触杠铃卧推时,我就能轻松推起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半的重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后,力量增长更是显著。而且我的肌肉耐力也相当出色,在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时,能够持续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完成多组训练而不易感到过度疲劳。除了运动,我还喜欢看动漫,它能带我体验远超现实的人生,让我在别人的故事里,尝遍了勇气、坚持与温柔的滋味。
二、现状、经验和计划
(一)技能树
1.已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a)数学基础:具备扎实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回归分析时,能够运用线性代数的知识推导回归方程的系数,并用概率论的知识分析回归模型的显著性。
(b)计算机基础:掌握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网络通信的基本协议。能够熟练使用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和网络配置等操作。
(c)编程语言基础:掌握了 Python 编程语言的基础语法和常用库的使用,能够编写简单的 Python 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例如,使用 Pandas 库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转换,使用 Matplotlib 库进行数据可视化。
2.技术偏好
我对大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向的技术特别感兴趣,尤其是 Hadoop、Spark 等大数据框架的应用,以及机器学习算法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实践。我希望能够深入学习这些技术,将来能够从事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相关的工作,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3.缺少的能力
大数据框架实战能力:虽然了解 Hadoop、Spark 等大数据框架的基本原理,但缺乏实际的项目实战经验,不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框架进行大数据处理和分析。
机器学习算法实践能力:对机器学习算法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不能熟练地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对算法的参数调优也缺乏经验。
项目开发能力:缺乏完整的项目开发经验,在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实现和测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大数据项目。
(二)未来规划与本学期规划
1.未来职业选择及准备
几年后,我打算从事大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目前正在做以下准备:
(a)学习专业知识:深入学习大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技术和工具,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b)积累项目经验: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设计和科研项目,争取能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通过实践积累项目经验,提高自己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实战能力。
(c)获取专业证书:计划在大学期间考取 Hadoop 认证、Spark 认证等相关的专业证书,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相比其他同学的优势与劣势
(a)优势: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快速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
(b)劣势:缺乏实际的项目实战经验,在项目开发和团队协作方面还存在不足。与一些有过企业实习经历的同学相比,我的实践经验相对较少。
3.本学期规划
(a)学习计划:认真学习本课程的专业知识,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任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Hadoop、Spark 等大数据框架的实战课程,阅读相关的技术书籍和论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b)实践计划:积极参与学校的大数据相关项目,争取能够在项目中承担一定的任务,提高自己的项目实战能力。每周至少进行 3 次编程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不少于 2 小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c)交流计划: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和技术研讨会,了解大数据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代码量相关情况
1.当前代码量
(a)Python:大约 1500 行,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和简单的算法实现,例如使用 Python 进行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和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实现。
(b)C++语言:大约 800 行,主要用于实现一些基础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例如链表、栈、队列等。
2.入职一流公司所需代码量
我了解到,要入职一流的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或人工智能公司,需要具备丰富的编程经验和大量的代码积累。对于大数据相关岗位来说,一般需要至少 10000 行以上的代码量,并且这些代码需要涉及到实际的项目开发和复杂的业务逻辑。当然,代码量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代码质量、算法设计能力和项目开发经验。
(四)学习时间安排与课程目标
1.每周学习时间
我打算平均每周拿出 15 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其中包括 3 个小时的上课时间,6 个小时的课后作业和实验时间,以及 6 个小时的自主学习和知识拓展时间。我之前在学习上并没有浪费太多时间,但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我会选择 D 选项,比以前的课要多很多时间,直到达到目标为止。
2.课程结束时的代码量目标
我计划在本课程结束时,完成 5000 行以上的代码量,平均每周完成 300-400 行代码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将代码编写任务分解到每周的学习中,确保能够按时完成。
(五)基于 WOOP 方法的学习计划
1.Wish(确定愿望):在本课程中,我希望能够熟练掌握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术和工具,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大数据分析项目,并且在课程结束时,Python 代码量达到 5000 行以上。
2.Outcome(确定结果):如果这个愿望能够实现,我将具备扎实的大数据分析基础,能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独立完成大数据分析项目的经历也会让我在就业面试中更具竞争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自己理想的企业。当我看到自己完成的项目能够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时,我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喜悦会进一步激发我对大数据领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Obstacles(找出障碍)
3.内部障碍:有时候会出现拖延的情况,比如在完成编程作业时,总是会先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导致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另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4.外部障碍: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比如宿舍同学的娱乐活动会影响我的学习注意力。同时,课程的学习资料和资源可能不够丰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和整理。
5.最可能的失败因素及克服方法:
最有可能导致我达不到预想目标的因素是拖延症。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将每天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小任务,并设定明确的完成时间。同时,我会使用番茄工作法,每学习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我会找一个学习伙伴,互相监督和鼓励,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6.Plan(使用 “if then” 做风险防范计划)
如果我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那么我会减少当天的娱乐时间,利用晚上的时间补完未完成的任务。
如果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产生畏难情绪,那么我会先暂停学习,整理自己的思路,或者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再继续学习。
如果宿舍环境比较嘈杂,影响我的学习注意力,那么我会去学校的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确保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