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大家好呀!我是咱们班很普通的一名学生,没有特别厉害的技能,也没做过什么亮眼的项目,但一直想跟着大家一起好好学。今天借着这篇随笔,跟大家说说我的日常、现在会的东西,还有接下来想努力的方向。
一、关于我:藏在日常里的小爱好,还有一点点 “小耐心”

  1. 我的日常:喜欢 “慢慢来” 的小事
    生活里的我,不爱赶热闹,周末更愿意待在宿舍或者去学校附近的公园。比如没事的时候会整理书桌 —— 把课本按科目摆好,笔记按日期归整,看着整齐的桌面,心情会特别舒服;偶尔也会跟着网上的教程学做点简单的手工,比如用毛线织小挂件,虽然织得慢,有时候还会织错,但完成后还挺有成就感的。
    之前上计算机基础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试着用 Python 写个 “计算成绩平均分” 的小脚本,我花了快一下午才弄出来 —— 一开始连循环怎么写都忘,查了课本又问了同桌,才一点点调对。虽然过程有点笨,但当脚本算出平均分的时候,我还挺开心的,也是那时候觉得 “原来写代码也不是那么难”。
  2. 我发现的 “小优点”:愿意花时间把小事做细
    以前总觉得 “我好像没什么比别人强的”,直到上学期做小组作业才发现,我在 “核对细节” 上还挺有耐心的。当时我们组要做一份 “班级考勤统计” 表格,里面要填几十个人的出勤天数、请假原因。其他同学填完后,总有些小错误 —— 比如日期写错、天数算错,我就拿着原始考勤记录,一条一条核对,花了两节课才把所有错误改过来。最后组长说 “幸好有你核对,不然交上去肯定要扣分”。那时候我才觉得,原来 “愿意慢慢核对细节”,也算是一个小优点呀~
    二、现在的状态和未来计划:知道自己会什么、缺什么,慢慢补
  3. 我的 “技能库”:会一点基础,还有很多要学
    (1)目前能勉强上手的东西
    Python:会做简单的计算和数据整理
    学了基础的变量、循环、函数,能写个 “计算平均分”“统计单词出现次数” 的小脚本。之前老师布置的作业里,有个 “整理学生成绩表” 的任务,我用 pandas 试着把成绩按分数段分组,虽然花了挺久才调通,大概写了 500 行左右的代码,但最后还是做出来了。
    前端:能写简单的静态页面
    会用 HTML 写标题、段落、表格这些基础结构,用 CSS 调个字体颜色、背景色,偶尔能弄个简单的按钮。之前试着做过一个 “个人简单简历页”,只有文字和图片,没有复杂的交互,大概写了 300 行 HTML 和 CSS 代码,虽然不好看,但至少能在浏览器里打开。
    SQL:会写最基础的查询语句
    记得 SELECT、FROM、WHERE 这些简单的语法,能查出 “某个学生的成绩”“某门课的最高分”。之前练习的时候,试着从 “成绩表” 里查 “数学成绩大于 80 分的同学”,调了好几次才写对,大概写了 200 行左右的练习代码。
    (2)比较感兴趣的方向
    我对 “数据整理” 有点兴趣 —— 比如把杂乱的表格理清楚,或者算出一些简单的统计结果,虽然现在只会最基础的,但觉得做这些事的时候,心里会很踏实。
    (3)还得狠狠补的短板
    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就慌,不知道怎么拆成步骤。比如老师让写个 “自动筛选不及格成绩并提醒” 的脚本,我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盯着屏幕半天写不出一行代码。
    很多基础工具都不会用。比如 Git 完全没接触过,代码都是存在电脑文件夹里,上次电脑蓝屏,之前写的几个脚本全没了;调试代码也只会用 print 语句,遇到报错不知道怎么找原因。
    对专业方向没太明确的概念。比如不知道 “数据整理” 之后能做什么,也不清楚要学哪些技能才能跟上大家的进度。
    (4)对这门课的期待
    希望老师能多讲点基础案例,比如 “怎么把一个需求拆成小步骤”“遇到报错该怎么查”;也希望能和同学一起做简单的小组项目,不会的地方能问一问,慢慢跟上大家的节奏。如果分组的话,我想做 “整理数据” 或者 “填表格” 这类基础的工作,先把简单的事做好。
  4. 未来想先把基础打牢:现在从 “学好每节课” 开始
    (1)现在在做的小准备
    我暂时还没确定以后要做什么工作,但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基础学好。所以每天会花 30 分钟看课本上的代码案例,把老师讲过的例子再敲一遍;作业不会做的时候,先对着笔记回忆知识点,实在想不起来再问同桌,争取每道题都弄明白。
    (2)和同学比,我的优劣势
    方面 我的小优势 我的小短板
    技能 会一点 Python、前端、SQL 的基础操作,愿意花时间练 复杂问题不会拆,工具用得少,进度比同学慢
    思维 做事情能沉下心核对细节 逻辑思维不够,遇到新问题容易慌
    实践 作业会尽量独立完成,不随便抄答案 没做过课外项目,只会做老师布置的基础任务
    (3)这学期的小计划
    每周花 2 小时复习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把没弄懂的地方记在笔记本上,下次上课问老师;
    每天花 30 分钟敲代码,哪怕是把老师讲过的案例再敲一遍,争取熟练一点;
    月底前学会用 U 盘备份代码,避免再因为电脑问题丢文件,之后慢慢学 Git 的基础操作。
  5. 我的代码量和目标:从 “少而精” 开始,慢慢积累
    (1)目前的代码量(精确到 100 行)
    语言 代码量(行) 主要用来做什么
    Python 500 简单计算、基础数据整理
    HTML/CSS 300 简单静态页面
    SQL 200 基础查询练习
    合计 1000 -
    (2)听说要学好得积累代码量
    问了学长,说想把专业基础打牢,至少得写够 3000 行代码,而且每一行都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写。我现在才 1000 行,还差很多,所以这学期想多练一点,先把基础代码写熟。
  6. 这门课的时间投入:比以前更认真,慢慢赶
    (1)每周打算花多少时间
    计划每周花 8 小时在这门课上(包括 2 小时上课):上课认真记笔记,听不懂的地方标出来;课后花 4 小时写作业、敲代码,遇到不会的先查课本,再问同学;再花 2 小时复习笔记,把当天学的内容过一遍。
    (2)这次想认真学,不偷懒
    以前上有些课的时候,会偷偷玩手机,作业也拖到最后一天写。但这学期想好好学计算机,所以选C:比以前的课稍多一些时间,先把基础跟上。
    (3)这学期的代码量目标
    想在这门课结束时,多写 1000 行代码(平均每周 70 多行),不用太复杂,主要是把基础语法、简单案例练熟,比如多写几个 “成绩统计”“简单表单” 的小练习,每写一个就记在笔记本上,避免下次再忘。
    (4)用 WOOP 计划避免 “半途而废”
    之前学东西总容易放弃,这次试着用 WOOP 方法做了个简单的计划,希望能坚持下来:
    步骤 具体内容
  7. 我的愿望 这门课结束后,能熟练写出 “计算成绩统计”“简单静态页面” 这类基础任务,不会再因为基础语法卡壳,作业能独立完成,不用总问同学。
  8. 实现后的开心事 要是能做到,下次写作业就不用慌了;考试的时候也能更有底气;以后学更难的内容,基础扎实了也能跟得上。
  9. 可能遇到的麻烦 内部麻烦:有时候写代码写不出来,就想放弃,或者刷手机拖延;记不住语法,刚学完就忘。
    外部麻烦:有时候作业多,就会把这门课的任务往后推;遇到问题问同学,同学忙的时候也不好意思总打扰。
  10. 应对麻烦的办法 ① 写不出来的时候,先歇 10 分钟,再翻课本看类似案例,跟着抄一遍再改;
    ② 记语法的话,把常用的语法写在便利贴上,贴在书桌前,随时看;
    ③ 作业多的时候,每天先花 30 分钟弄这门课,不往后堆;
    ④ 问同学不方便,就把问题记下来,等下次上课问老师。
    (5)最可能掉链子的地方和解决办法
    我最担心自己 “记不住学过的内容”—— 比如今天学会了循环,过两天就忘了怎么写。所以我打算:
    每天花 10 分钟复习前一天学的代码,把重点语法再敲一遍;
    准备一个 “错题本”,把写错过的代码、不懂的语法记下来,每周翻一次;
    要是实在记不住,就找同桌互相抽查,比如让同桌说一个需求,我试着写代码,慢慢巩固。
    三、主动提问和反馈:不懂就问,慢慢进步
    我知道自己基础不好,所以更要多问。以后我会选 C:有问题就问,至少一学期提三个问题,认真按时填写反馈。
    具体会怎么做呢?
    有问题不攒着:上课没听懂的地方,先记在笔记本上,下课要是还不懂,就找老师问清楚;作业里遇到不会的,先查课本,再问同桌,实在不行就找助教,不因为 “怕麻烦” 就放弃。
    认真给反馈:老师让填课程反馈的时候,会认真写自己的情况,比如 “这节课的案例有点难,希望下次能讲慢一点”;要是觉得某部分内容学得好,也会写下来,让老师知道这样的节奏适合我。毕竟老师需要知道我们的真实情况,才能调整上课的方式呀~
    最后想说的话
    写这篇随笔的时候,我没藏着掖着,就是想跟大家说 “我现在基础还不好,但想慢慢学”。我知道身边有很多同学学得比我快、比我好,但我不想跟别人比,只想跟自己比 —— 只要这学期比上学期进步一点,学会的东西多一点,就够了。
    如果有和我一样在慢慢赶进度的同学,咱们可以互相鼓励,遇到不会的也能一起讨论。相信只要认真学,我们都会一点点变好的~

posted on 2025-09-27 14:51  黑小皮ggg  阅读(12)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