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体精气的仓库

储存场所,需要引入“五脏”的概念,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
脏=藏    一、深藏在内;二、储藏、蕴藏——藏在体内,储藏精气

心脏
君主之官,中医称其为‘神’,不是基本物质的一种,是它们的综合、集中反映
心主神志,神志——大脑的功能
肺和肝辅助


储藏着津液的精华之气,主治节


对全身各脏器之间起着疏导和协调的作用,主疏泄。

肝粗调,肺微调,是人体随时适应和气候的量变相适应。


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脾有很大的不同。中医的是综合了人体所有消化系统的总称。西医的只是一个造血器官。
主消化,食物通过脾的作用,可以转化为两大类:可吸收利用的精微物质,另一种是糟粕物质。吸收精微物质,排出糟粕物质,这就是运化。
         运化功能减弱时,影响人体的吸收和糟粕排泄,导致各种疾病。食物内停会出现消化不良,饱胀,食欲不振,完谷不化(有未消化的食物排出)等,水饮内停会导致肢体浮肿,呕逆清水、舌苔厚腻等一系列症状。可采用健脾助运的方法治疗。
上输精微物质就是脾的升清。


肾虚是元阴元阳亏损和不足
五脏在体,心在体为脉,肝为筋,脾为肉,肺为皮,肾为骨。心所藏精气主要滋养的是脉管,肝滋养筋经,脾滋养肌肉,肺滋养皮肤,肾滋养骨骼。牙齿作为骨骼的延伸,成为了肾所藏精气滋养的对象。
骨骼、牙齿、头发作为肾中精气是否旺盛的观察点。
老鼠是肾气最足的动物。脊骨是老鼠肾气最为集中的地方。

五脏、五液、五官
五脏在体
心在体为脉,肝在体为筋,脾在体为肉,肺在体为皮,肾在体为骨。
及心所藏精气主要滋养的是脉管,肝滋养筋经,脾滋养肌肉,肺滋养皮肤,肾滋养骨骼
五脏情况表现部位:脉在体表现的精华显现是面部,面部色泽可以反映出脉管弹性及充盈程度。筋显现是爪甲,指(趾)甲的光泽、平整与否就反映了‘筋’的情况。肉显现在唇部,皮显现是毛,骨显现是头发。
五液:汗、泪、唾、涎、涕
心在液为汗、肝-泪、脾-涎、肺-涕、肾-唾
五官与五脏关系
心开窍于舌,肝-目,脾-口,肺-鼻,肾-耳,相应器官功能变差,对应精气不足
五脏与情志关系
心在志为喜,肝-怒,肺-忧,脾-思,肾-恐
过喜则伤心,过怒伤肝,过忧(悲)伤肺,过恐伤肾。
心中精气有余,则会喜笑不休;心中精气不足则会悲伤易哭、心神不宁、焦虑失眠。肝中精气有余,则会易燥易怒,甚则狂躁不安、打人毁物;肝中精气不足则出现多愁善感、忧愁难解,甚则悲伤不已。脾中精气不足,则易于多虑多疑。肾中精气不足,则多恐易惊。

posted @ 2017-12-30 20:46  Alos403  阅读(26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