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四:技术选型的盲目性与理性决策

在一次课程设计的 Web 应用开发中,我盲目追求新技术,听说某新兴前端框架备受好评,功能强大,没做充分调研评估,就决定采用。我满心期待用它打造出炫酷的应用,让项目脱颖而出,却忽略了团队成员大多和我一样,对这个框架几乎一无所知。​
开发过程中,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框架原理和使用方法,还要解决兼容性、性能等难题。由于框架尚在发展阶段,文档资料不完善,遇到问题时常常求助无门,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到了后期功能扩展和优化阶段,因为对框架理解不深,代码修改维护异常困难。原本计划三个月完成的项目,拖了半年才勉强上线,上线后还不稳定,用户体验也很差,在课程评分中成绩很不理想。​
《构建之法》提出技术选型要结合项目需求,在务实与创新间找到平衡,这让我明白盲目追新只会增加开发风险,降低项目成功率。​
在之后的企业级管理系统课程项目中,我变得谨慎理性。我先分析项目需求、规模、性能要求和团队技术储备,考虑到项目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高,最终选择了团队熟悉的 Spring Boot + Vue.js 技术栈。同时,我关注新技术趋势,组织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交流,在开发创新性较强的功能模块时,选择经过市场验证、有社区支持的新技术进行小规模尝试。这样既保证了项目顺利交付,又逐步提升了团队技术能力,项目最终获得了校企合作双方的认可。

posted @ 2025-04-10 20:07  被迫敲代码  阅读(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