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三:需求分析的误区与正确方法
在参与老师给出的课程培训管理系统开发实践时,我对需求分析的理解十分浅薄,简单地认为收集用户提出的功能需求就足够了,天真地觉得只要按这些需求开发,就能满足用户。当用户提出需要员工考勤统计功能时,我没有深入了解企业实际考勤制度和业务流程,直接按照常规方式开发,以为统计出勤天数、迟到早退次数就算完成任务。
系统上线后,现实给了我沉重一击。培训系统远比我想象的复杂,涉及学生练习、不同角色规则差异、老师添加课程方式等,我们开发的功能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用户使用时麻烦不断,系统不得不进行大规模修改。这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资源,还让合作企业对我们的能力产生质疑,学校老师也批评了我们的不严谨。
《构建之法》强调需求分析要挖掘用户深层需求,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只收集表面需求,忽略业务逻辑和使用场景,开发出的产品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会造成资源浪费。
后来在我参与和别的专业一起研究的开发社区服务 APP 的项目中,我运用 “用户故事地图” 方法进行需求分析。我多次与社区工作人员、居民沟通交流,邀请他们一起梳理使用 APP 的各种场景和故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明确了社区公告查看、报修服务申请等核心需求,还发现了居民常错过社区活动的痛点,进而提出社区活动报名与提醒功能。我将功能需求按优先级和使用流程排列,制作成用户故事地图,为后续开发提供了清晰指导。最终开发出的产品贴合用户需求,得到了评委的认可。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