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起点 追随自由 我想故我所有

我看不见,我的明天,但今天,绝不重复昨天;顺风是滑翔,逆风才是飞翔,火烧过才能化凤凰!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博客园 :: 首页 :: 博问 :: 闪存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

本来我一直想把这篇文章作为《重构之美-跨越Web标准,拥抱语义网》的终结文,心想那个时候,环境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应该能够支撑我写下这样的标题。可是《重构之美》一直没时间持续整理,而大环境又光速般的前进,实在搞得我屁痒痒的。所以管他三七二十一、成熟与不成熟,先把屁放了,人爽了再说。

从何说起?很简单:Webkit!

先做一个简单的浏览器排版引擎知识普及:

1、Trident:Windows IE系列核心的浏览器。
2、Gecko:Firefox。
3、Webkit:Safari、Chrome。
4、Presto:Opera。

Webkit的能量有多大?

iPhone中的Safari自不用说,Google Android采用Webkit,Google Chrome采用Webkit,Nokia采用Webkit,Palm直接把Webkit处理为Web OS,Adobe Air采用Webkit,……,Safari 4集成nitro引擎放个Beta版小试牛刀就至今性能状元。html5和css3?这些已经微不足道了,在Webkit上那已成必需品了,不用担心(在IE上是奢侈品,妈的IE7羞答答的支持了一下:hover和png,IE8我至今不知道有什么革命性的实用支持)。就在我写文之时,正淳跑过来给我演示Webkit CSS3的动画,他说他很激动,我说我也很激动。

iPhone OS 3即将发布,Safari 4的集成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Safari 4的极速又将使得iPhone本来就傲视群雄的Web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Maxthon 3正在Alpha内测,这款有最大市场的优秀的IE浏览器外壳开始抛弃IE了,它默认的极速模式,其引擎便是Webkit!而IE引擎变成了需要点击的兼容模式。Maxthon做出了选择,带头吹响了外壳独立的号角,其他各大浏览器外壳想来也不会落后,而如果要选择引擎,还有比Webkit更好的选择吗?一旦各浏览器外壳独立,IE的市场份额难道不剧烈震荡,迅速萎缩?

Gecko在努力,努力的追赶Webkit,但是Gecko和Webkit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性能上,最重要的是在布局上,Gecko差太多了,太单点了:Windows Firefox桌面浏览器。而Webkit呢?移动上iPhone、Android平台、Nokia、Palm、如果微软最终选择了Webkit,那么WM也将成为Webkit的领域。而桌面上Safari、Chrome、Maxthon还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微软在下一代IE上的态度还不明确,如果是Webkit呢?还有Web OS上,Palm已经使用Webkit率先给出了答案。Gecko很优秀,Firefox很优秀,但是宏观上,它已经被Webkit全方位的包围了。严格的说,真是为它捏把汗,Firefox现在还能依仗着插件的优势、折中的速度、市场老二获得一个全能第一称号,但是未来呢?真心的说,我已经不为它捏汗了,它已经输了。从围棋的角度,Gecko虽然拿到实目,但只守着一个角。而Webkit虽然大部分是虚目,但几乎已经完成了大布局。在气势上,两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也许最后Webkit一统江湖,而Firefox沦陷为现在的Opera。

回头说说IE系列,发展了这么多年,在基础支持上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从IE6到IE7,IE7到IE8,少得可怜的提升。一直认为是微软不思进取,前段时间传言下一代IE浏览器(IE9?)有可能采用Webkit核心,又有传言说是使用微软自己研究的Gazelle新引擎。这说明了一点,十多年的Trident引擎终将被抛弃。我曾说过微软一直寄望用操作系统灭掉浏览器,让整个互联网以软件的形式铺开,所以压根就没想过改进IE6。而vista这个大战略的失败使得系统迅速弱化,跟随系统弱化的是客户端软件,而浏览器及其应用开始唱起了主角。当微软想重新拾起Trident的时候,也许Trident这个核心已经无法支撑现代互联网了,微软改改改,改了半天,IE7不行,再改,IE8,还是不行,和webkit几十倍的差距,怎么补啊?

微软可能会采用Webkit吗?我觉得主要是要看传言中的Gazelle引擎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其性能是否能势均力敌。但是如果开发不出旗鼓相当的又或者其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微软也许真会像Google那样选择Webkit作为IE9的引擎……

对于我来说,IE9用Webkit还是Gazelle不重要,重要的是Trident这个该死引擎终于即将作古。

Firefox、Webkit、Opera都支持HTML5和CSS3,现在就等微软了吗?错,都等烦了,开始抛弃了,厂商在抛弃,应用在抛弃,最终用户也会抛弃。

应用的未来建立在浏览器上,浏览器的未来建立在Web标准上,而Web标准的未来……就是现在!Right Now!HTML5、CSS3、JS。


@酱油男 鼠目寸光的家伙,打你的酱油去,懒得屌你。
@oldmoon Maxthon选择Webkit是不是一种对微软的抛弃?各大网站都大面积支持着非IE浏览器是不是一种对微软的抛弃?Windows下用户开始学会选择Firefox、Safari、Chrome是不是对微软的一种抛弃……不知道微软强大在哪里?
@cloudgamer 终结终点是哪一天不重要,重要的是终结已经开始了,而且越来越快。
@Cat Chen Linux现在无视,Mac下我想根本不用说,Safari的地位是牢固的。
@lisw 说得对,Web OS对Windows的是典型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先攻下手机,再攻下PDA,上网本等移动终端,最后进攻桌面Windows。毕竟现在Web OS的成熟度要在桌面上直接和Windows正面较量还太嫩,还需要时间。
@小李刀刀 当IE6成被兼容对象的时候,性质就完全变了,已经就在没落了。微软如果搞个新引擎,不可能比webkit差,否则搞来干嘛?不差的意思是指基础的Web标准支持一致。实际上就现在FF、safari、Chrmoe、Opera下兼容问题并不多。问题多的还是IE系列,尤其是IE6。
@Otis's 理想是灿烂的,现实是美好的。

回复告一阶段,再说说IE6,从我的五年来的开发变化来说:

A、最初的时候,IE6是绝对的中心,在照顾好了IE6后再按照访问统计去兼容其他浏览器,当然优先选择的是兼容Firefox,因为Firefox第二的市场地位,其他无视。这段时间大概从2004年到2006年底。

B、中间有一段短暂的时间,我开始尝试以FF为开发中心,而IE6退到兼容的位置,因为我发现用标准的思想在完成第一期设计时是最愉悦和快速的,这个时候行为上如此,但心理上还是偏向IE6是中心。这段时间不长,2007年底~2008年初,几个月。

C、从英来网一开始我的开发与设计,全部以FF为主,Webkit为辅,并告知整个团队,我在产品上线前一天集中挨个处理对IE系列及其他的兼容问题,在此之前,请使用FF进行调试和测试。这次无论行为上还是心理上,IE系列都成为绝对的兼容对象,最后一天照顾一下下。这段时间从2008年中到现在。

从A~C,实际上全部都是兼容的,变化在哪里?仅仅只是思想和流程的变化吗?

A的时候,IE为思想中心,我基本不考虑FF所支持的各项先进功能,兼容FF的目的是对IE6的还原,搞那么多干嘛?

B的时候,IE仍为思想中心,所以我基本不尝试新技术因为IE6不支持。

C的时候,FF和Webkit站在思想中心上,我毫不犹豫的大面积尝试各种最新技术,这些技术反过来又大大扩宽我的设计思路,彻底挣脱IE6在潜意识上强加的各种框框条条限制,不但在技术上限制,还在思路上限制。最后一天去兼容IE6的时候,不支持圆角怎么办?去掉嘛。不支持阴影怎么办?去掉嘛。……好简单的问题哦,IE6最差的情况保持可用就行,而在FF和Webkit下,我会用各新技术全副武装,把UI/UE提升到极致。IE不支持不等于我不能去做不能去想不能去捕捉未来的设计思路,我给予我的非IE用户更现代和更未来的体验,哪怕他只有一个人,这和浏览器份额毫无关系!

这就是主次变化后的差别。而现在,我会从以FF为主向以Webkit为主转变。

posted on 2009-05-26 00:05  爆牙齿  阅读(5876)  评论(26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