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商业软件开发之路----关于企业培训

近期开始接触到在校学生、高校实习生和毕业生,在此说一下笔者对这些徘徊在职场门口的学生一些建议,希望能给这些初学者进入软件开发行业带来一些帮助,使得毕业生能更顺利的进入软件开发公司开始职场生涯,人生来一个完美的转弯。

-----------------------------------------------------------------------------------

 

有种观点认为公司员工不需要大量的培训,应该指导他们自己摸索学习新技术,在自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出自学探索学习的能力,激起自发的对软件开发的兴趣。笔者觉得这种观点有点道理,具体的技术培训虽然有点拔苗助长、代替学员思考的嫌疑,但是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中国国情下。

●从管理上看,对新员工集中培训能提高企业的效益。

现在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帮传带的方式,由一个个老员工带着新员工,企业对新员工是散养的,这会导致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出来的新员工的水平很大程度依赖老员工的水平,如果老员工能力强、传帮带细致、认同企业文化、执行力好,则带出的新员工也比较强;而老员工能力差、又比较油,则带出新员工的生产力就比较低。

另外对公司的代码规范、开发标准之类的,不同的老员工对其理解也不一致。比如老员工甲对公司的开发标准理解误差有10%,则带出的新员工对其理解的误差可能有20%;而老员工乙对标准理解的误差有20%,则带出的新员工的误差可能有30%

以上原因导致普通老员工带出普通新员工,而精英老员工带出精英新员工,这样就造成帮传带出来的新员工们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管理。

而实现集中培训,让公司最好的精英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这样公司就能获得更多的精英新员工,新员工们对公司文件、开发标准之类的都能比较好的理解,水平差别不是巨大,便于管理。

●从成本上看,对新员工集中培训能降低公司的成本。

比如某企业有50个老员工、50个新员工,每个老员工带一个新员工,每个老员工都需要耗费10点精力来传帮带新员工,这样企业为培养新员工整体上消耗了50*10=500点精力。

若让一个老员工耗费50点精力对新员工进行集中培训,这样每个老员工只要消耗5点的精力来传帮带新员工,这样企业为培养新员工整体上消耗了50+50*5=300点精力。

这样比较,新员工集中培训能为公司节省500-300=200点精力,而员工的每点精力都是公司花钱购买的,因此通过集中培训能降低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

●从时间上看,对新员工的集中培训能缩短培训的时间。

从企业的角度看,毕业生尚未形成实际的生产力,但还要照常发工资,这是不小的成本,因此需要尽快的让毕业生具备实际的生产力,而具体的技术培训就是能帮助缩短这个过程。对于培养毕业生员工的探索、创新能力,大部分企业认为这不是当务之急。确实,做事有先后顺序。

从毕业生的角度看,竞争实在是激烈,只有越早形成实际生产力,才能在人才市场上处于优势,为企业所青睐。为此急需提升自己的实际生产力,而培训对此就能提供一些帮助。而且经过系统的培训,就能一开头养成良好的软件开发习惯,这比日后再改掉坏习惯要好。

 

不过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需要一批充满探索、创新能力的优秀员工。这种员工在中国是相对少数的,因为正轨的学校教育是以考试分数为纲的填鸭式教育,制度病入膏肓,教育者误人子弟,一直以摧残学生的思想精神为己任,只有少数具有天赋的学生才能读完十多年书后还能侥幸残存不少自己的思想,还能思考还能创新,其他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已经没多少思考能力了。

有人统计过,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而那些成绩平平,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让人刮目相看的太多。可以说实践证明,现行的教育制度是不成功的。

笔者在一些毕业生员工的培训实践中,发现双方进行互动有些困难,即使采用某些手段也收效很勉强,事后询问,有些学生就说可能受到正规教育压抑惯了,没有和师生互动的习惯。

对此笔者引用网上流传的这么一句话:“用考试消耗他们的精力,用分数限制他们的追求,用升学压迫他们的心智,用各种被阉割的知识迷惑他们的认识,用前途莫测的就业转移他们的求索,最后再在他们头顶压上一套房子。然后,这个世界一下就安静了。”

但是企业中的培训不是以考试成绩为纲的,可以脱离正轨教育制度,因此可以完全抛弃填鸭式教育,笔者相信,采用科学的培训方式,可以在传师授道的同时,亦可启发新员工对技术对工作的激情,形成创新型生产力,对企业对员工都有莫大的好处。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培训方式,笔者也正在进行探索。

笔者机缘巧合,曾经历过保险公司对新员工的集中封闭培训,也旁听过安利传销的培训,觉得能有所借鉴。

卖保险是一个很艰难的职业,经常遭到客户的严词拒绝,要干下去就得有持久的激情,否则受不了。保险公司拿出两种方式让员工保持生产力,一个是物质奖励,一个是精神刺激。

保险公司对员工的物质奖励名目繁多,一套一套的,有现金,有公费旅游等等等,只要干得好,就能有一笔一笔的奖励,这种物质奖励制度放在软件公司里是不可想象的。

保险公司对员工的精神刺激也是很厉害的,每天必开早会,经理气宇轩昂的宣传公司理念,近期表现好的员工上台说说自己的销售经验,公司走道中贴满了员工业绩排名的大字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刺激员工,使得员工保持一种充满激情的状态,拼命的工作,拼命的卖保险。相信有不少人对保险销售员反反复复的推销活动印象深刻,想想如果企业的员工都具有保险销售员一样的激情,那企业发展不成问题。

笔者参加过一些企业培训活动,但对保险公司新员工培训印象深刻,氛围很有激情,课堂上师生双方非常互动,他们讲师对课堂的调动能力是笔者的学习目标。

笔者还旁听过安利的课堂,课堂内容讲得很假,不过在场人员的狂热情绪确实不可思议,对自己的工作深信不疑,这种激情要是出现在企业中,企业何愁不发展啊。

因此对于企业培训,除了具体的职业技能教授外,还需要进行精神刺激,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激情;特别是毕业生,毕竟是年轻人,血气方刚,调动他们的激情还是比较容易的。当员工对工作充满激情,企业里啥事都好办,创新、发展都不是问题,保守主义、官僚主义也会消失。因此企业中的培训特别需要调动学员的激情。

在笔者的实践中,做了一个课程背景PPT,用于开头或中场休息时播放,背景音乐是《怒放的生命》,音量比较大;画面就是一张张极限运动的高清图片,如下面两张图片所示。

 

这个PPT能利用年轻人对极限运动的某种向往来激发他们的激情,笔者觉得效果还可以。[袁永福版权所有]

 

posted on 2011-07-12 10:57  袁永福 电子病历,医疗信息化  阅读(2663)  评论(11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