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Angular Js

摘要:原文发布在个人独立博客上,链接:http://pengisgood.github.io/2016/01/31/communication-between-multiple-angular-apps/ 通常情况下,在 Angular 的单页面应用中不同的 Controller 或者 Service 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6-02-04 13:24 pengisgood 阅读(2261) 评论(2) 推荐(0) 编辑
摘要:个人觉得,要很好的理解AngularJS的运行机制,才能尽可能避免掉到坑里面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根据网上的资料和自己的理解对AngularJS的在启动后,每一步都做了些什么,做一个比较清楚详细的解析。 首先上一小段代码(index.html),结合代码我们来看看,angular一步一步都做了些什么。 Hello {{name}}! 当你用浏览器去访问index.html的时候,浏览器依次做了如下一些事情:加载html,然后解析成DOM;加载angular.js脚本;AngularJS等待DOMContentLoaded事件的触发;AngularJS寻找...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11-26 23:21 pengisgood 阅读(9648) 评论(4) 推荐(2) 编辑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AngularJS的自动初始化以及在必要的适合如何手动初始化。 Angular 注意:angular.bootstrap函数签名如下:参数类型说明elementElement作为Angular应用根作用域的DOM元素 modules(optional)Array数组中为所有需要加载的模块的的名称,每个模块的名字需要在此之前定义,Angular不会在运行到这里时自己去定义模块。 如果手动调用初始化函数的话,代码的书写需要遵循以下顺序:等到页面加载完成后,找到AngularJS的根元素(通常是文档的根元素)。调用angular.bootstrap函数将模板编译成可...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11-24 00:07 pengisgood 阅读(6327)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Angular JS是一个由Google维护的开源的Javascript框架,主要作者为: Misko Hevery(angular JS之父,Sr. Computer Scientist at Google), Igor Minar(tech lead of AngularJS),Vojta Jina。它的创新点在于,利用数据双向绑定和依赖注入,使得不用再写大量的代码。这些全部是通过浏览器端的Javascript实现的,这也使得它能够完美的和任何服务器端技术结合。Angular JS的哲学 AngularJS是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当组建视图同时又要写软件逻辑时,声明式的代码会比命令...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11-23 17:21 pengisgood 阅读(1630) 评论(2) 推荐(3) 编辑
摘要:最近项目上使用了比较多的angular JS,一直都对它感觉比较陌生,总觉得有点反直觉,这段时间,准备下定决心弄明白,这个框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它的工作原理,生命周期……一点一点的啃完它吧。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watch、$digest、$apply这三个方法吧!$watch(watchExpression, listener, objectEquality)ParamTypeDetailswatchExpressionfunction()stringExpression that is evaluated on each$digestcycle. A change in the r..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10-31 23:09 pengisgood 阅读(7065) 评论(0) 推荐(4) 编辑
摘要:这几天,根据buddy指定的任务,要分享一点angular JS的东西。对于一个在前端属于纯新手的我来说,Javascript都还是一知半解,要想直接上手angular JS,遇到的阻力还真是不少。不过我相信,只要下功夫,即使是反人类的设计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Okay,废话不多说。为了弄明白angular JS为何物,我先是从Scope开始。那么什么是Scope呢?借用官方文档的一段话:“scopeis an object that refers to the application model. It is an execution context forexpressions. S...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10-31 01:31 pengisgood 阅读(56785) 评论(14) 推荐(9)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