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Jerry!

导航

第2次作业:新浪微博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篇文章我将对“新浪微博”进行详细分析。从新浪微博诞生之初,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通过调研来得到其他用户使用该产品的直观感受,列出该产品与其他类似产品的对比,分析其优劣势,从而提出个人的一点儿建议。

1.介绍产品的相关信息


1.1 选择的产品及选择该产品的原因

我选择的产品是——新浪微博。因为我经常使用新浪微博,大部分功能我都有使用过,算是比较熟悉了。

1.2 该产品的诞生背景

在微博出现之前就已有了先例,国外的Twitter以及国内的饭否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例子。但是饭否没有做好内容的监管,没过政府这一关。2009年7月,饭否、叽歪等中国市场最早的微博产品相继停止运营。在饭否被关闭之后,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国内门户网站先后推出了微博客服务,其中新浪微博成为发展最快的一家,众多前饭否用户转移到了新浪微博,加上之前新浪博客运营时积累的明星资源以及和政府的关系协调良好,让微博这个产品得以迅速推广,巧妙地利用名人效应,迅速聚集用户,增加用户量。

1.3 该产品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在新浪微博的发展初期,由于新浪微博发展迅速,用户量领先于其他同期微博产品——网易、腾讯、搜狐等等具有微博客服务功能的产品,人们谈到微博,首先想到的绝大多数都是新浪微博,所以新浪微博在发展初期就占据了领先地位。博客K指出,

2011年,每5个网民中,必然存在2-3个微博用户,而这2-3人中,至少有1个是新浪微博用户。

此时新浪微博的发展可以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博客K还指出,

在这样一个大好的环境下,衍生了各种所谓的“大号”,企业通过大号进行宣传推广,这些大号便可赚取相应的报酬,一种商业形态已经逐渐渗透到新浪微博中。新浪自己同样推出了各类广告推广服务。由于广告质量参差不齐,监管力度的不足,慢慢地,新浪微博成为了广告重灾区。此时,其他社交类产品的出现,犹如一片净土,结果可想而知。

过度的商业利益化导致很多用户反感,转而使用其他类似产品,如微信等等。虽然现在微博已经过了最巅峰的时期,但是说衰败还为时过早。

2.调研,评测


2.1 下载软件并使用起来,描述最简单直观的个人第一次上手体验。

第一次上手感觉特别新鲜,界面设计得还不错。根据教程,我关注了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博主。通过刷新首页,我能及时看到他们发的微博。而且还能分享个人动态,将自己想说的话发布出去。

2.2 选择一个朋友(用户)进行采访,并加以记载。

采访对象的背景:女大学生小余。对张继科有着几乎疯狂的热爱,喜欢running man……典型的追星族。
Q:请问你对微博有什么需求?
A:我希望能在微博上了解爱豆的动态,能够找到有关爱豆的各种新闻、照片以及视频。
Q:那么使用微博后,你的需求得到解决了吗?
A:是的。我关注了爱豆的微博,并且设置了特别关注。他发布的每条微博,我都能第一时间收到提醒。而且我的爱豆经常在微博上发他的一些自拍照和视频,在他的微博评论中我还找到了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爱豆粉丝,我很开心,微博这个平台真的很不错。
Q:你觉得微博在数据量/界面/功能/准确度上各有什么优缺点?用户体验方面有问题么?
A:emmm...我觉得微博用户量很大,发布的微博以裂变的形式扩散,能很快被广大网友看见。但是用户量大的同时,一些垃圾营销广告也就特别多。界面设计得还行,挺好的。功能很强大啊,还可以买卖商品、抢红包……通过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与之相关的微博、话题。
Q:您对该产品有什么改进建议吗?
A:哈哈。我希望微博可以出一个一定时间后提醒用户休息的“防沉迷”功能,比如在线超过两个小时后,提醒用户“您已连续累计在线两小时了,请休息一下吧”,在线超过5小时后,提醒用户“您已连续累计在线五小时了,请活动一下手腕吧”……之类的提示语,或者更直接的,连续在线几个小时之后强制用户下线。

2.3 结论:经过这么多工作,你一定有充分的理由给这个软件做一个评价:

好,不错

3.需求分析


3.1典型用户与典型场景

典型用户:名人明星、普通用户、草根明星
典型场景
(1)发布微博

(2)查看爱豆的微博

(3)看热搜榜

(4)私信

Use case

3.2选择获取需求的方法(比如焦点小组、深入面谈),得到该软件的需求。(对不同的典型用户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得到需求分析:
(1)发布微博:用户可以像博客、聊天工具一样发布内容。
(2)转发微博:用户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一键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转发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评论。
(3)关注功能:用户可以对自己喜欢的用户进行关注,成为这个用户的关注者(即“粉丝”)。
(4)评论功能:用户可以对任何一条微博进行评论。
(5)私信功能:用户可以点击私信,给新浪微博上任意的一个开放了私信端口的用户发送私信,这条私信将只被对方看到。实现私密的交流。
等等其他功能。

4.分析


4.1 分析这个软件目前的优劣 (和类似软件相比),推理出这个软件团队在软件工程方面可以提高的重要方面 (具体建议)。要求把对比的结果列出一个表格,对比每个软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博客L指出微博现状

  • 华尔街:研究表明57%新浪微博用户是僵尸。
  • 通过对约1.2万个时间轴中有发布微博的账户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7天内86.9%的用户没有发布原创微博,88.9%的用户没有回复过其他用户的微博。发博量超过20条的用户只占0.5%,另外0.5%的用户的发博量超过40条。

个人的一点建议:
1.定期清理长时间不登录微博的“僵尸”用户。
2.清理垃圾营销博主
3.现在收藏后的微博会因为原博主删除原博后就没法查看,希望能改进下这个功能。微信收藏后就一直存在。
4.希望增加对原微博能修改的功能,免得在发微博时写错字,而只能删了此微博再重新写。
5.现在发布微博指定部分好友可见的时候,会自动建一个群,将这几个好友拉进来。希望后续版本能改进这个功能,不自动建群。

4.2 [附加题]针对不同的维度评分,对用户体验方面、UI界面美观度、核心功能,分别打分(能给出更详细的评分更优。

5.建议与规划


  • 如果你是项目经理,如何提高从而在竞争中胜出?

对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用户的体验感受,倾听用户的心声,考虑用户提出的各种合理化建议。优化UI界面。

  • 目前市场上有什么样的产品了?

国内:微信、QQ、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等
国外:Twitter、Facebook等等

  • 你要设计什么样的功能?(杀手功能 or 外围功能)

(1)设计收藏的微博永久存在(不手动删除的话),不会因为原博的删除而无法查看;
(2)微博定时发布与私信定时发送;
(3)对原微博可进行修改的功能。

  • 为何要做这个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

因为这些功能都是非常实用的。为什么不是其他功能?因为暂时就想到这几个功能啊[/笑哭]

  • 为什么用户会用你的产品/功能?

因为同样的,这些功能真的是非常实用= =。对于“设计收藏的微博永久存在(不手动删除的话),不会因为原博的删除而无法查看”这个功能来说,比如你收藏了一条微博,不就是因为它有趣或者有点实际意义而收藏的吗?你可能先收藏了然后过几天再去看这条微博,到时你肯定不希望因为这条微博被原博主删除了而看不到吧?还有“微博定时发送与私信定时发送”这个功能,对于一些热爱零点祝福的人来说真是一种福音。“对原微博可进行修改”这个功能,你可能发了一篇微博有点错别字或者其他不适合的地方,删了微博再发很浪费时间。

  • 你的创新在哪里? 请使用 NABCD 分析

(1)N (Need 需求)
收藏的微博一直存在;定时发送微博和定时发送私信;对原博进行修改。
(2)A (Approach 做法)
设计收藏的微博永久存在(不手动删除的话),不会因为原博的删除而无法查看;微博定时发布与私信定时发送;对原微博可进行修改的功能。
(3)B (Benefit 好处)
对于“设计收藏的微博永久存在(不手动删除的话),不会因为原博的删除而无法查看”这个功能来说,比如你收藏了一条微博,不就是因为它有趣或者有点实际意义而收藏的吗?你可能先收藏了然后过几天再去看这条微博,到时你肯定不希望因为这条微博被原博主删除了而看不到吧?还有“微博定时发送与私信定时发送”这个功能,对于一些热爱零点祝福的人来说真是一种福音。“对原微博可进行修改”这个功能,你可能发了一篇微博有点错别字或者其他不适合的地方,删了微博再发很浪费时间。
(4)C (Competitors 竞争)
微信已经有了收藏后不因原作者删除而无法查看这个功能,而QQ已经有了定时发说说和支持对已发布的说说进行修改的功能。作为新浪微博的竞争对手都已经早做出了这个功能,而且这几个功能也非常实用,所以非常有必要实现这几个功能。
**(5)D (Delivery 交付) **
更新微博版本,之后在进入微博界面的时候设置向导提示新功能。

  • [附加题] 如果你来领导这个团队,会有什么不一样?
    肯定是把我希望的功能尽可能的加以实现。
  • [附加题] 如果你的团队有5个人, 有16周的时间,你作为项目经理,应该如何配置角色(开发,测试,美工等等)?
    (以下分工以“课堂派”开发为例)
    开发:3人,测试:1人,美工:1人(后端工程师比较重要,负责数据库之类的;美工1人足矣,用ps将界面优化下就行)
    第1周:团队交流,任务分配。写出需求分析,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数据字典),画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对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充分考虑。
    第2~3周:画出E-R图,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第4~12周:后台代码编写。
    第13~15周:系统测试。
    第16周:美工优化界面。

posted on 2017-10-08 20:09  hiJerry  阅读(4371)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