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落叶
ARM && Linux kernel
      经常见到嵌入式设计中,将某一程序段的入口地址转换为一个函数,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成分:
      如在bootloader的0x00000020地址上的双字单元中有这样一条语句:
@Address is 0x00000020
      b powerdown          @Jump to the flag "powerdown"
...
...
powerdown:
...
...
      然后在某一C头文件中可以见到这样的宏声明:
#define EnterPWDN(clkcon) ((void (*)(int))0x20)(clkcon)
      初一看,乱七八糟的,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
      不难看出,当我们编程调用EnterPWDN(clkcon)函数的时候,编译器在编译前首先把EnterPWDN(clkcon)转换为
((void (*)(int))0x20)(clkcon)语句。
对于这个语句,我们将之分解成3部分来看。
      1:(void (*)(int)
      2:0x20
      3:(clkcon)

      (clkcon)是函数的参数,就不用说了。0x20呢?当然就是要转换的函数的入口地址了。那对于(void (*)(int)呢??呵呵……,这一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描述了转换后的函数的类型,即无返回值,带一个整形参数。而中间那个”(*)“,就表示要转换成一个函数(或者说把0x20转换为一个地址,因为在ARM汇编中,就把C语言的函数名当作一个地址标号看待了)。就像我们平常用的强制类型转换一样,(int)temp,只不过这里是将一个数转换为另一类型,而那是将一个地址转换为一个函数罢了。
      至于编译器内部是如何实现这个转换的,这就要看编译器对函数的实现机制了。我也不懂了。
      纯属个人理解,如有错误,或者您对这个转换机制有更深的理解,请不吝赐教!

posted on 2008-05-23 22:16  刘伟_luvi  阅读(80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