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分析Linux内核创建一个新进程的过程
20135108 李泽源
- 
阅读理解task_struct数据结构http://codelab.shiyanlou.com/xref/linux-3.18.6/include/linux/sched.h#1235; 
- 
分析fork函数对应的内核处理过程sys_clone,理解创建一个新进程如何创建和修改task_struct数据结构; 
- 
使用gdb跟踪分析一个fork系统调用内核处理函数sys_clone ,验证您对Linux系统创建一个新进程的理解,推荐在实验楼Linux虚拟机环境下完成实验。 
- 
特别关注新进程是从哪里开始执行的?为什么从哪里能顺利执行下去?即执行起点与内核堆栈如何保证一致。 
- 
根据本周所学知识分析fork函数对应的系统调用处理过程,撰写一篇署名博客,并在博客文章中注明“真实姓名(与最后申请证书的姓名务必一致) +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博客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 
题目自拟,内容围绕对Linux系统如何创建一个新进程进行; 
- 
可以结合实验截图、绘制堆栈状态执行流程图等; 
- 
博客内容中需要仔细分析新进程的执行起点及对应的堆栈状态等。 
- 
总结部分需要阐明自己对“Linux系统创建一个新进程”的理解 
- 
打开shell终端,执行以下命令: cd LinuxKernel rm -rf menu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engning/menu.git cd menu mv test_fork.c test.c make rootfs 可以看到启动后的MenuOS已经包含了fork命令。 ![]() 
 1可以通过增加-s -S启动参数打开调试模式 qemu -kernel linux-3.18.6/arch/x86/boot/bzImage -initrd rootfs.img -s -S 打开gdb进行远程调试 gdb file linux-3.18.6/vmlinux target remote:1234 设置断点 b sys_clone b do_fork b dup_task_struct b copy_process b copy_thread b ret_from_fork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知fork()函数创建新进程是通过下列一系列函数实现的: fork() -> sys_clone() -> do_fork() -> dup_task_struct() -> copy_process() -> copy_thread() -> ret_from_fork() 实验总结:操作系统的三大管理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 fork、vfork、clone三个系统调用都可以创建一个新进程,而且都是通过调用do_fork来实现的; Linux通过复制父进程来创建一个新进程; 从用户态的代码看fork()函数返回了两次,即在父、子进程中各返回一次,其中父进程返回码为子进程的pid,子进程返回码为0。 当fork()函数调用失败时返回负值,失败原因主要有2个: 1、当前的进程数已经达到了系统规定的上限,这时errno的值被设置为EAGAIN(11 Try again); 2、系统内存不足,这时errno的值被设置为ENOMEM(12 Out of Memory)。 关于init进程创建: 道生一 start_kernel ... cpu_idle 一生二 kernel_init kthreadd 二生三 0 1 2 三生万物 1号进程是所有用户态进程的祖先 2号进程是所有内核线程的祖先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