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作业_需求分析与原型设计

合作关系:

PDF附件:第二次作业_需求分析与原型设计

一、NABCD模型

1.Need

“学生—导师分配”中,现状的困扰是:流程很传统复杂繁琐不透明。过程也很繁琐,年级负责人手动收集汇总,系负责人手动分发调整。老师只有被动分配到学生。大多学生也只能被动分配到老师。每个老师对于期望的学生数不同,不能做到满足各自心愿。学生也不太了解老师的课题选择和研究方向。稀里糊涂,不可言说,就分完了,为后续毕设的指导留下很多困扰和隐患。
因此,现在亟需一个更加优秀且人性化的系统,于是,忙碌开始了。

2.Approach

这个系统长这样子的:

  • 每个学生最终必须被分配到有且仅有一个导师;
  • 每个老师最多带不超过8个学生;
  • 某些热门老师受大多数学生共同选择而溢出时,考虑学生绩点优先;
  • 每个老师分配的学生数尽可能平均;除非老师主动向系负责人声明自己带的学生数希望是0——8中的某个数值或某个区间,那么尽可能满足老师的需求;
  • 在最后情况下,某些同学可能被分配到非他五个志愿的老师。 这样的情况希望越少越好。

3.Benefit

1)学生有更大的几率选到自己喜欢的老师;
2)老师总算有自己的选择权来招得意门生;
3)减少大量的信息收集工作,班委轻松了,老师也轻松了;
4)学院工作人员可以不再为了分配导师而苦恼了。

4.Competitors

优势:web端不需要安装任何其它程序,通过浏览器即可使用;移动端、pc端均可轻松访问。
劣势:消息推送不及时。

5.Delivery

只要能够做好,只要用上,那不就是没得选择了,非你莫属的方式,想不用都不行。

二、原型设计

1.登录界面

学生和教师统一登录界面。输入账号密码,有“学生”和“教师”的单项选择,点击“登录”即可登录。

2.欢迎页-学生

页面有“导师信息”、“导师选择”和“我的信息”三个选项。

3.导师信息查询页

通过“学院”和“专业方向”的筛选项,可以筛选出要查询的教师列表。页面中分“基本信息”、“研究方向”和“个人履历”,可以分别点击查看。通过“返回键”返回。

4.导师选择

页面有五个志愿可以填写,填写完点击可提交。

5.学生个人信息

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另外学生可编辑“兴趣特长”和“个人说明”。

6.欢迎页-教师

“学生选择”和“我的信息”。

7.选择学生

这里是所有报了这位老师的列表,列表显示了一些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备注,点击学生学号可进入学生信息详情页。点击“选择”按钮选中学生,“提交”按钮提交。

8.学生详情

学生的详细信息。

9.教师信息

教师的基本信息和说明。部分信息可自行修改。

三、效能分析与PSP

1.效能分析

大概刚开始的时候就定了雏形,两个人变讨论边画画,花了三个小时,然后它就被遗忘了一段时间,直到。。。
加工加工加工,总算勉勉强强做了收尾工作。

2.psp

表示没有半点信心进行编程,俩人啥都不会。
当然,非要学的话,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四、合作图片

五、总结

  • 会简单使用Axure原型设计软件;
  • 简单设计软件原型;
  • 和同伴交流协作也是一个收获;
  • 还有了解“效能分析”和“psp”这个词汇;
  • 做事宜早不宜晚!
posted @ 2016-09-18 21:17  淋某人  阅读(264)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