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项目中使用了工厂模式来重构下之前的代码,在这里做个小结。

工厂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每次新增一个产品的时候,都需要新增一个新的工厂,这样在对于新的产品做扩展的时候,减少对客户端代码的修改。

我在项目中,主要用工厂模式来做一个告警渲染的工作,因为项目是按照不同的服务来做相应的渲染工作,但是之前的逻辑是将数据处理和渲染混合在了一起,这样导致逻辑比较混乱,并且各个模块的代码耦合程度太高,导致后续的扩展和修改都十分不方便,因此,使用了工厂模式来重构,重构后,每个服务在做渲染时,需要自己实现一个服务的相关渲染,然后每个服务调用自己服务的渲染即可。

主要类有两个,一个工厂类,一个产品类,但是在项目中,因为用到了spring boot的自动注入,因此工厂类其实没有多大用处,直接使用注解将产品类放到你需要调用的地方就行了,不用再跟一般例子里讲的那样,使用工厂类new一个新的产品出来再调用。

抽象工厂类如下:

public interface AlarmFactory {
    /**
     * @return AlarmRender
     */
    AlarmRender factory();
}

  

抽象产品类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AlarmRender {
    /**
     * @param serviceDataList serviceDataList
     * @param renderParameter renderParameter
     * @return list
     */
    public abstract List< ? > renderServiceAlarm(List< ? > serviceDataList, AlarmRenderParameter renderParameter);
}

  

具体产品类只需要继承这个产品父类,实现各自的渲染逻辑就行了,输入是需要渲染的数据list以及封装在渲染对象里的相关参数,输出是你渲染之后的结果list。

通过工厂模式来重构之后,之前的耦合在一起的那块代码中就将告警渲染的这块逻辑全部删除了,这样既让逻辑更加清晰,之后的扩展和修改也更方便,数据处理还是在之前的数据处理模块,渲染就在新的渲染产品这个子类里,不会再混合在一起。

 

posted on 2019-07-02 15:44  dbave  阅读(16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