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312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一、我的几位数学老师

读过老师能提供什么帮助?,我想起小学、初中、高中的三位数学老师。

小学的数学老师是位姓朱的女老师,她只教过我一二年级,后来因为结婚怀孕就在三年级的时候不教我们了。我上学比较早,一开始我的数学很差。朱老师很漂亮但是却很严厉,有一次数学测试我考了84分,我算班里的倒数吧。朱老师就亲自给我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回家之后被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后来的一次测验中我考了80分,朱老师第二次找到我的妈妈,这次直接被揍了。从那以后,我对数学就重视起来了,上课认真听课,不会的就问朱老师,渐渐地觉得数学还挺好玩的。现在我还能记得我妈当时揍我的那种感觉,我想如果没有朱老师及时“通风报信”,我的数学成绩或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严师出高徒,我也算不上什么“高徒”,但是从小对数学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初中的数学老师姓张,是个胖胖的男老师。张老师是在初三才接我们班,即使如此,也没有因为突然换老师而带来不适应感,毕竟初三也是很关键的时期。张老师擅长把琐碎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善于一题多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一点他的板书特别好看。这些原因让我更加喜欢数学吧。

高中数学老师有个特别搞笑的名字,叫范伟。人如其名,范老师是一位自带笑点的老师,我们同学都亲切的叫他老范。老范有次喝过酒来给我们上课,人晃荡晃荡的但是思路还是依旧的清晰。他经常给我么说“别给我整有的没的,这题就是这样做的。”老范看起来糊里糊涂、不正经但讲课丝毫不马虎。每次上数学课都是最开心的时候,即使在压力最大的高三他还经常给我们讲段子放松。相比较小学的朱老师和初中的张老师,老范是最搞笑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我很庆幸高中时候遇见了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既学到了知识还很快乐。在大学学习《高等数学》时,甚至用到了老范当初交给我的口诀、方法。

现在已经是大二了,我遇到的好老师肯定不止这三位,还有初中历史李老师,严谨的教学风格认真地板书抑扬顿挫的声音让我记忆犹新;还有小学班主任张老师,一笔一划的带领我们学写字,告诉我们字要像做人一样端正、大方。总结我所遇到的这些老师,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待教学事业认真,严厉但又不失亲和力,有独特的教学方法。我很期待下学期在娄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到新的知识。

二、有关师生关系

阅读完邹欣老师的博客,我感触颇深。邹老师主要从师生关系、师生如何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及课程评判准则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印象最深的就是师生关系。对于邹老师将师生关系比作Coach / Trainee健身教练/健身学员,我感到十分新颖。第一次听说却感到十分认同,健身学员为了健身而办健身卡、进行自我身体上的管理,而健身教练提供自己的专业帮助以及给学员制定健身计划。二者的关系就是理想中的师生关系,老师不会和同学们一起混,同学们也不会为了分数、奖学金、工作而用尽方法。

大学中不乏有水课,多数为选修课。而在选课的时候这些课程可是要依靠手速抢的课程,因为老师上课不点名、期末考核简单而且最终分数又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好不过的选择。可是试想在学习中你又学习到什么呢,花费了时间得到了什么,又或者说根本没有去上课而是在逍遥自在。

近年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急剧扩张,导致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师资紧张,一些老师常会被安排教授与自己的专业沾点儿边、但却并未涉足过的课程。这常让任课老师感到力不从心,课程含金量也因此缩水。

--引用自《授课没营养 部分大学课堂师生心照不宣一起混

这就是邹老师所说的Buddies / Buddies (哥们 / 哥们) 关系,这样大学四年下来你可能只有初中毕业水平或者说连初中毕业水平都不如。

除了邹老师说的几种师生关系,邹老师全新的评分标准让我觉得非常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看完细细品味依旧觉得很棒。

我们任选一种软件类型, 例如字处理软件, 最好的软件在市场上有多少份额? 第二名占有多少? 第三名呢? 第四名? 谁知道字处理软件市场的第四名是谁? 搜索引擎呢? 第一名的占有率是多少? 第二, 第三, 第四呢? 第四名的软件也是由优秀的软件人员开发的, 他们也许加班更多, 那为什么只有那么少的份额? 这公平么?

--引用自《现代软件工程讲义0课程特点

大学中的评分标准大多采用三七分(目前我学习的课程),30%的平时成绩和70%的期末成绩。而老师在打分时大多采用完成程度以及完成水平进行判分,就像我们大二上做的实验,只要最后将程序写出来并且运行成功,大家最后的分数不会相差很多,而在社会竞争中,人们往往会记住得了第一的那位胜者,而很少有人记住第二名的名字,非常的残酷。

由此我提出我对师生关系的一些期望

  • 主张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敢于跳出舒适区,学习全新的知识。老师及时给出反馈。
  • 希望老师有更加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 在健身教练/健身学员关系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朋友的关系。
  • 希望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三、有关C和JAVA的学习

很坦诚的说,C我一共写了多少行代码,我真的不是很清楚也没有计算过。差不多有2000多行,我知道这远远不够。大一学习C的时候,也只是刷题库中的题目,简单的题目大家都会,稍微难一点的需要慢慢写出来,而真正难的还是不会,这还是因为自己的练习不够。大二上在做《密码学数学基础》的实验时,写了几个稍微复杂一点的程序,中国剩余定理、勒让德符号、生成元。相比较大一写的程序,这些都比较复杂,虽然过程有些痛苦,但是改完程序中的bug还是觉得有所收获。

关于JAVA,之前有了解这门课程不是很容易,我认为想要了解一门语言的用法,必要的练习是必须的。每天30行代码或者40行代码是一个挑战,但我想尝试,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给自己一个全新的体验。总量4000行,看着很可怕,但是日积月累,什么事情都是坚持下来的。看到老师的作业要求中写到,这门课程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上网搜索了之后才知道。我打算寒假中就通过看视频的方式进行自学,并通过敲书上的代码对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即使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但也可以对这门语言不陌生,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可以有进一步的认识。

每天坚持敲代码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我并不是很确定我能不能坚持下来。但是我要挑战我的惰性和拖延性,除此之外,我还想坚持每天背单词,学习英语也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为六级刷分做准备。如果能把这两件事情都坚持下来,那我想我一定会很有成就感。还请娄老师可以帮助、督促我学习!

posted on 2018-01-24 13:50  歌儿  阅读(458)  评论(6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