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 学习笔记 - 2

原创播客,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rawl/p/7680415.html 

五、映射一对多关联关系

1. 单向多对一 即 单向 n-1

1)单向 n-1 关联只需从 n 的一端可以访问 1 的一端   

  ① 域模型: 从 Order 到 Customer 的多对一单向关联需要在Order 类中定义一个 Customer 属性, 而在 Customer 类中无需定义存放 Order 对象的集合属性

  ② 关系数据模型:ORDERS 表中的 CUSTOMER_ID 参照 CUSTOMER 表的主键 (多的那一端的数据表需要加上 s,否则建表不成功

2)使用 many-to-one 映射

3)测试多对一 映射

save() 保存

get() 查询

update() 修改 和 删除

2、双向一对多 即 双向1-n

1)双向 1-n 与 双向 n-1 是完全相同的两种情形

2)域模型:从 Order 到 Customer 的多对一双向关联需要在Order 类中定义一个 Customer 属性, 而在 Customer 类中需定义存放 Order 对象的集合属性

3)需要在 1 的一端即 Customer 中添加 n 的一端(Order)的集合关系,并注意

4)测试双向多对一映射

save() 保存操作

> 映射:n(Order)这一端需要进行常规的多对一映射;在 1(Customer)这 一端使用 set 节点映射:

其中:inverse 属性

inverse = false 的为主动方,inverse = true 的为被动方, 由主动方负责维护关联关系,在没有设置 inverse=true 的情况下,父子两边都维护父子关系

> 测试:

get() 获取操作

  > 测试

update() 操作  常规操作

六、映射一对一关联关系

1. 一对一关联关系

1)理解:一个部门只有一个部门经理,一个部门经理管理一个部门

2)域模型:Department 中有 Manager 的引用,Manager 中也有 Department 的引用

3) ① 基于外键映射的 1 - 1

> 对于基于外键的1-1关联,其外键可以存放在任意一边,在需要存放外键一端,增加many-to-one元素。为many-to-one元素增加 unique=“true” 属性来表示为1-1关联, 如下:

> 另一端需要使用one-to-one元素,该元素使用 property-ref 属性指定使用被关联实体主键以外的字段作为关联字段

> 测试:

save() 保存:

get() 获取:

② 基于主键映射的 1 -1

> 指一端的主键生成器使用 foreign 策略,表明根据”对方”的主键来生成自己的主键,自己并不能独立生成主键. <param> 子元素指定使用当前持久化类的哪个属性作为 “对方”

> 采用foreign主键生成器策略的一端增加 one-to-one 元素映射关联属性,其one-to-one属性还应增加 constrained=“true” 属性;另一端增加one-to-one元素映射关联属性

注:constrained(约束):指定为当前持久化类对应的数据库表的主键添加一个外键约束,引用被关联的对象(“对方”)所对应的数据库表主键

> 测试:

save() :

get() 获取:

七、映射多对多的关联关系

1.单向多对多:

1)  域模型:Category (类别) 和 Item (商品) 之间的关系模型,只在 Category 类中定义 Set<Item>,即单向 n-n 关联只需一端使用集合属性

2) n-n 的关联必须使用连接表 CATEGORIES_ITEMS

3)与 1-n 映射类似,必须为 set 集合元素添加 key 子元素,指定CATEGORIES_ITEMS 表中参照 CATEGORIES 表的外键为 C_ID. 与 1-n 关联映射不同的是,建立 n-n 关联时, 集合中的元素使用 many-to-many. many-to-many 子元素的 class 属性指定 items 集合中存放的是 Item 对象, column 属性指定  CATEGORIES_ITEMS 表中参照 ITEMS 表的外键为 I_ID

4) 单向多对多的测试,get() 方法会连接中间表查询

2.双向多对多

1)  域模型:Category (类别) 和 Item (商品) 之间的关系模型,在 Category 类中定义 Set<Item>,在 Item 类中定义 Set<Category>,即

双向 n-n 关联需要两端都使用集合属性

2)双向n-n关联必须使用连接表

3)在双向 n-n 关联的两边都需指定连接表的表名及外键列的列名. 两个集合元素 set 的 table 元素的值必须指定,而且必须相同。set元素的两个子元素:key 和 many-to-many 都必须指定 column 属性,其中,key 和 many-to-many 分别指定本持久化类和关联类在连接表中的外键列名,因此两边的 key 与 many-to-many 的column属性交叉相同

> Category.hbm.xml 中的 Set 节点的配置:

> Item.hbm.xml 中的 Set 节点的配置:

注:对于双向 n-n 关联, 必须把其中一端的 inverse 设置为 true, 否则两端都维护关联关系可能会造成主键冲突.即:

八、映射继承关系(了解,开发中使用很少)

1.使用 subclass 进行映射:

1)采用 subclass 的继承映射可以实现对于继承关系中父类和子类使用同一张表

2)因为父类和子类的实例全部保存在同一个表中,因此需要在该表内增加一列,使用该列来区分每行记录到低是哪个类的实例----这个列被称为辨别者列(discriminator).

3)在这种映射策略下,使用 subclass 来映射子类,使用 class 和 subclass 的 discriminator-value 属性指定辨别者列的值

4)所有子类定义的字段都不能有非空约束。如果为那些字段添加非空约束,那么父类的实例在那些列其实并没有值,这将引起数据库完整性冲突,导致父类的实例无法保存到数据库中

5)具体配置:只生成 父类的 .hbm.xml 文件即可,在此配置文件中对子类进行映射

6)测试:

save():

查询操作:

7)使用 subclass 进行映射的缺点:

> 使用了 辨别者列

> 子类独有的字段不能添加非空约束

> 若继承层次较深,则数据表的字段也会较多

2.使用 joined-subclass 进行映射

1)采用 joined-subclass 元素的继承映射可以实现每个子类一张表

2)采用这种映射策略时,父类实例保存在父类表中,子类实例由父类表和子类表共同存储。因为子类实例也是一个特殊的父类实例,因此必然也包含了父类实例的属性。于是将子类和父类共有的属性保存在父类表中,子类增加的属性,则保存在子类表中。

3)在这种映射策略下,无须使用鉴别者列,但需要为每个子类使用 key 元素映射共有主键。

4)子类增加的属性可以添加非空约束。因为子类的属性和父类的属性没有保存在同一个表中

5)具体映射:只生成 父类的 .hbm.xml 文件即可,在此配置文件中对子类进行映射

6)测试

save() 操作:

query() 查询操作:

7)优点

> 不需要使用辨别者列

>子类独有的字段能添加非空约束

>没有冗余的字段

3.使用 union-subclass 进行映射

1)采用 union-subclass 元素可以实现将每一个实体对象映射到一个独立的表中。

2)子类增加的属性可以有非空约束 --- 即父类实例的数据保存在父表中,而子类实例的数据保存在子类表中。

3)子类实例的数据仅保存在子类表中, 而在父类表中没有任何记录

4)在这种映射策略下,子类表的字段会比父类表的映射字段要多,因为子类表的字段等于父类表的字段、加子类增加属性的总和

5)在这种映射策略下,既不需要使用鉴别者列,也无须使用 key 元素来映射共有主键.

6)使用 union-subclass 映射策略是不可使用 identity 的主键生成策略

7)具体映射:只生成 父类的 .hbm.xml 文件即可,在此配置文件中对子类进行映射,如下:

8)测试:

save() : 插入效率还可以,对于子类对象,只需把记录插入到自己的一张表中

query():查询父类记录,需把父表和子表记录汇总到一起再做查询,性能稍差

9)优点:

> 不需要使用辨别者列

>子类独有的字段能添加非空约束

缺点:

> 存在冗余的字段

>若更新父表的字段,则更新的效率较低

九、Hibernate 的检索策略

1.类级别的检索策略,仅适用于 session 的 load() 方法

1)分为 立即检索(立即加载检索方法指定的对象) 和 延迟检索(延迟加载检索方法指定的对象,在使用具体的非 id 属性时再进行加载)

2)类级别的检索策略可以通过 <class> 元素的 lazy 属性进行设置

3)如果程序加载一个对象的目的是为了访问它的属性, 可以采取立即检索.

4)如果程序加载一个持久化对象的目的是仅仅为了获得它的引用, 可以采用延迟检索。注意出现懒加载异常!

5)注:①无论 <class> 元素的 lazy 属性是 true 还是 false, Session 的 get() 方法及 Query 的 list() 方法在类级别总是使用立即检索策略

       ②若 <class> 元素的 lazy 属性为 true 或取默认值(true), Session 的 load() 方法不会执行查询数据表的 SELECT 语句, 仅返回代理类对象的实例, 该代理类实例有如下特征:

    –由 Hibernate 在运行时采用 CGLIB 工具动态生成

    –Hibernate 创建代理类实例时, 仅初始化其 OID 属性

    –在应用程序第一次访问代理类实例的非 OID 属性时, Hibernate 会初始化代理类实例

6)测试:

2.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检索策略

1)Set 节点的 lazy 属性

2)Set 节点的 batch-size 属性

3)Set 节点的 fetch 属性

3.多对一 和 一对一 关联检索策略

1)many-to-one 节点的 lazy 属性,设置是否延迟检索,默认为 proxy,为延迟检索,可取值: proxy   false

2)lazy  fetch batch-size 属性的使用如下:

十、Hibernate 的检索方式(使用 Oracle 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建立了my_department 和 my_employee 两张数据表,并导入了数据)

重点学习:

1. HQL(Hibernate Query Language) 检索方式:使用面向对象的 HQL 查询语言

2.HQL查询的 HelloWorld:

3.HQL 的分页查询

两个方法:

1)setFirstResult(int firstResult) :设置开始检索的位置,参数 firstResult 表示这个对象在查询结果中的索引位置

2)setMaxResults(int maxResults):设置一次检索多少个,即一页显示多少条记录

4.HQL 的命名查询:特点是可以把 hql 语句配置在 .hbm.xml 文件中

1)在 Employee.hbm.xml 文件中定义<query> 节点,用于定义一个 HQL 查询语句, 它和 <class> 元素并列

5.HQL 的投影查询:查询结果仅包含实体的部分属性. 通过 SELECT 关键字实现.

1)注:Query 的 list() 方法返回的集合中包含的是数组类型的元素, 每个对象数组代表查询结果的一条记录

2)上面的方式不方便使用,使用下面的方式可以返回一个对象的集合,方便使用

注:在 hql 语句中使用了 Employee 的构造器,所以在 Employee 类中必须定义一个同样的构造器

6.HQL 的报表查询:即在 HQL 语句中可以使用 GROUP BY 或 HAVING 或 min() 或 max() 或 sum()  或 count()  等聚集函数

补:使用 HQL 可以实现删除操作:

7.HQL 的左外连接 和 迫切左外连接

1)迫切左外连接(尽量使用迫切左外连接)

LEFT JOIN FETCH 关键字表示迫切左外连接检索策略

②list() 方法返回的集合中存放实体对象的引用, 每个 Department 对象关联的 Employee  集合都被初始化, 存放所有关联的 Employee 的实体对象.

2)左外连接

①LEFT JOIN 关键字表示左外连接查询

②list 方法返回的集合中存放的是对象数组类型,如果希望 list 集合中仅包含 Department 对象,可以在 HQL 查询语句中使用 SELECT 关键字

8.QBC(Query By Criteria)查询和本地 SQL查询   Criteria:标准 条件

1)QBC 查询的 HelloWorld:

2)带有 AND 和 OR 关键字的 QBC 查询

3)QBC 的统计查询

4)使用 QBC 进行排序和分页

注:关于 QBC 查询的更多实例可查看 Hibernate 的示例文档:

hibernate-release-4.3.11.Final\documentation\manual\en-US\html_single\index.html#querycriteria

5)本地 SQL 查询

十一、Hibernate 的二级缓存

SessionFactory 级别的缓存

1. 配置 Hibernate类级别的二级缓存:

> 加入 EHCache 的三个 jar 包  hibernate-release-4.2.4.Final\lib\optional\ehcache 目录下

> 加入 EHCache 的配置文件  hibernate-release-4.2.4.Final\project\etc 目录下,放到 src 目录下

> 在 Hibernate.cfg.xml 中  启用二级缓存  配置使用二级缓存的产品    设置对哪一个类使用二级缓存

> 注:还可以在 对应类的 .hbm.xml 文件中使用 cache 节点配置使用缓存的策略,而省略在 Hibernate.cfg.xml 中设置对哪一个类使用二级缓存

2.配置 Hibernate 集合级别的二级缓存:

> 配置对集合使用二级缓存:注:还需要对集合中元素对应的持久化类也使用二级缓存,否则会多出 n 条 SQL 语句

注:也可以在 .hbm.xml 中配置,注意集合的二级缓存在 Set 节点中配置

3.详解 ehcache.xml 配置文件:

4.查询缓存:默认情况下, 设置的缓存对 HQL 及 QBC 查询时无效的, 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其是有效的

注:查询缓存依赖于二级缓存

> 在 hibernate 配置文件中声明开启查询缓存

> 调用 Query 或 Criteria 的 setCacheable(true) 方法

5.管理 Session ,使 Session 的生命周期和本地线程绑定

步骤(用于测试):

1)在 Hibernate.cfg.xml 文件中配置管理 Session 的方式

2)构建一个 HibernateUtils 类,用于获取与当前线程绑定的 Session

public class HibernateUtils {
  //单例
  private HibernateUtils() {}
  
private static HibernateUtils instance = new HibernateUtils();
  
public static HibernateUtils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private 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获取 Session 对象的方法   public Session getSession() {     return getSessionFactory().getCurrentSession();   }
  
//获取 SessionFactory 对象的方法   public SessionFactory getSessionFactory() {     if(sessionFactory == null) {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new Configuration().configure(); ServiceRegistry serviceRegistry = new ServiceRegistryBuilder().applySettings(configuration.getProperties()).buildServiceRegistry();        sessionFactory = configuration.buildSessionFactory(serviceRegistry);     }     return sessionFactory;   }
}

3)构建一个 DepartmentDao 类

public class DepartmentDao {
  public void save(Department dept) {
    /**
    * 内部获取 Session 对象,获取和当前线程绑定的 Session 对象
    * 优点: 1.不需要从外部传入 Session对象
    *       2. 多个 DAO 方法可以使用一个事务
    */
    Session session = HibernateUtils.getInstance().getSession();
    System.out.println(session.hashCode());
    session.save(dept);
  }

   /**
  * 若需要传入一个 Session 对象, 则意味着上一层(Service)需要获取到 Session 对象.
   * 这说明上一层需要和 Hibernate 的 API 紧密耦合. 所以不推荐使用此种方式. 
  */
  public void save(Session session, Department dept) {
    session.save(dept);
  }
}

4)测试:

6、建议使用原生的 JDBC 的API 进行批量操作

posted @ 2017-10-17 10:43  crawl+  阅读(963)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