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第五章读书笔记

第5章 团队和流程 

一、非团队和团队

团队的共同特点:

1、团队有一致的集体目标,团队要一起完成这目标。一个团队的成员不一定要同时工作,例如接力跑。

2、团队成员有各自的分工,互相依赖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软件团队的模式

软件团队的模式最初是混沌的一窝蜂的形式:一群人开始写代码,希望能写出好软件。随着团队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团队模式会演变成下面几种模式之一。

1、主治医师模式:这样的软件团队中有首席程序员,他负责处理主要模块的设计和编码,其他成员从各种角度支持他的工作(后备程序员、系统管理员、工具开发、编程语言专家、业务专家)。

2、明星模式:主治医师模式运用到极点,可以退化为明星模式。

3、社区模式:社区由很多志愿者参与,每个人参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贡献力量,大部分人不拿报酬。

4、业余剧团模式:在每一个项目中,不同的人会挑选不同的角色,在下一个项目中,这些人也许会换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类型。个人在团队中听从一个中央指挥的指导和安排。

5、秘密团队:一些软件项目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别人不知道他们具体在做什么。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团队内部以后极大的自由,较高的热情,没有外界的干扰。

6、特工模式:软件行业的一些团队由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解决一些棘手而有紧迫性的问题。

7、交响乐团模式:门类齐全、各司其职。当某个软件领域处于稳定成长阶段的时候,众多大型软件公司的开发团队就会采取这种模式。

8、爵士乐模式:强调个性化的表达,强有力的互动,对变化的内容有创意的回应。

9、功能团队模式:很多软件公司的团队最后都演变成功能团队,具备不同能力的同事们平等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功能。

10、官僚模式:这种模式在软件开发中会出问题,因为成员之间不光有技术方面的合作和领导,同时还混进了组织上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三、开发流程.

一群人在一起做软件开发,总是要有一些方式方法,就像第一章提到的:我们在开发、运营、维护软件的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做法、习惯和思想。软件工程把这些相关的技术和过程统一到一个体系中,叫做“软件开发流程”,软件开发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运营和维护的效率,以及提升用户满意度、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1、写了再改模式:这种模式不需要太多其他准备或相关知识,上来就写代码,写不出来就改,但要写一个有实际用户、解决实际需求的软件,这个方法缺点就很大。

2、瀑布模型:他的适用范围如果产品的定义非常稳定,但是产品的正确性非常重要,需要每一步验证,产品模块之间的借口、输入和输出能很好的用形式化的方法定义和验证,使用的技术非常成熟,团队成员都很熟悉这些技术,负责各个步骤的子团队分属不同的机构,或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可能做到频繁的交流。

3、瀑布模式的各种变形:生鱼片模型、大瀑布带小瀑布

4、统一流程:业务建模、需求、分析和设计、实现、测试、部署、配置和变更管理、项目管理、环境、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交付阶段

5、老版驱动的流程:该模式的问题领导对许多技术细节是外行,未必懂得软件项目的管理,领导的权威影响了自由的交流和创造,领导最擅长的管理方式是行政命令,这未必能管好软件团队或任何需要创造力的团队,领导的精力有限,领导很忙时,团队怎么办?

6、渐进交付的流程:很接近迭代式开发流程,当系统的主要需求和架构明确之后,软件团队进入了一个不断演进的evolution循环中:开发→发布→听取反馈→根据反馈做改进

7、TSP的原则:使用妥善定义的流程,流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以重复的、可以衡量结果的,团队的各个成员对团队的目标,角色,产品都有统一的理解,尽量使用成熟的技术和做法,尽量多地收集数据,并用数据来帮助团队做出理性的决定,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和承诺,团队计划要由负责具体执行的角色来制定,增加团队的自我管理能力,专注于提高质量,争取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早期发现问题,最有效提高质量的办法是做全面而细致的设计工作。

posted @ 2017-05-20 14:48  大大大民  阅读(12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