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Seeker's Tech Blog
Welcome to AppleSeeker's space

今天早晨,看了一篇《WM6.5 到 WM7 再到WM8》的文章,感到很多人对微软的WM6.5与WM7很失望。在此,我以一个WM方面的MVP个人的观点来讲讲微软WM的方向。

从3/1-3/4日期间,去了美国的Seattle,参加了2009 MVP Summit。其中3/2,3/3为个人的Session部分,主要以个人选择的技术领域的课程。我个人觉得微软在此还是花费了很大的功夫,请了很多人来讲一些至少我觉得我听下来非常有用的东西。

我2天的课程都是听微软在WM方面的Session,从产品改进,到工业厂商的专题课程,再到未来一些新技术的动向等等。可以说,非常丰富。

在去微软参加课程之前呢,我也很好奇,到底课程里面会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技术。听下来,新的技术不是很多。而且对于整个.net cf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主要放在了改善用户体验,增强友好度,提升软件质量与品质。还有就是在WM6.5中真正加入Widget。并且将WM从个人产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我对这2天课程的理解。

1。改善用户体验
很显然,iPhone的出现让人眼目一新,其操作画面的超玄效果也使得WM看起来就非常的“搓”。
iPhone中,图标可以随意拖动,操作也很贴近用户,手指滑动操作流畅。这些都是WM所远远不足的地方。
所以微软已意识到WM在用户体验上已经落后于MAC,这次WM6.5的演示效果中,就特意增强了界面美观,用户操作。

但为何iPhone手指操作就比较流畅,而WM就不是呢?
其实这和屏幕有关,iPhone的屏幕是静电式的,手指上有静电,感应性强,且图标设计较WM的大,容易点中。
WM的屏幕为压力式,即必须在某点上压下去,才有反应。WM机器都配有笔就是这道理,笔点操作命中率高。
因为本身屏幕的原因,在设计上自然不同。

2。提升软件质量与品质
参加这次会议的很多人,都在其中给了微软很多反馈,包括产品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其中有一部份都是软件开发者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课程中,微软的一些员工也在里面,也会告诉提问者,你需要做下列操作就能满足你的需求。在WM这个领域中,我感觉知识还是很庞大的,还有很多需要自己去慢慢体会和发掘的。没有任何一个工具/语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去慢慢找到我们所未知的知识点。

3。WM新的产品应用
演示效果之一:利用WM的摄象头来作为显微镜,显示所看到的细微的东西。
演示效果之二:将WM随身携带,并在身体上帖一些测量帖片,即可将人的身体综合体检数据在网上系统中轻松查到
在美国,WM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不仅限于国内的物流、餐饮等行业。它已不再是一个联络工具,相信在未来WM可以用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处。

4。新技术--Widget
Widget是一种基于JavaScript的应用程序平台,您必须先安装Widget引擎后才能使用各式各样的Widget工具。
目前在WM6.1系统上,由各家厂商制订今日界面,比如三星的I900/I908上,已采用Widget来订阅移动的快讯业务。在WM6.5上相信应用更广泛,只需要提供相应的接口,即可应用。

如果你是一个酷爱上网的人,那么你一定注重良好的网络体验,有时候,使用感觉是在无微不至的细致服务中才能体会到的,信息的及时获取,操作尽可能的简单快捷,各类信息量的充足……,往往决定着您是否考虑使用这款软件!
Widget大势所趋。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于WM未来发展的一个看法,现在微软将界面的定制一部分交给了制造商,将大大改善WM原来的界面单一的局面,相信在市场上WM会有一番作为。

对于WM和其它平台相比,我不能说谁到底更优秀。我只了解一部分的WM,我不了解WM内核,我不了解WM内部的细节,我更不了解Symbian、iphone。

我只能做的是在WM上写出好的程序,让.net cf的程序跑起来更快,运行更广泛些。至于其它,就不是我所能管的。身为程序员的我们应该写出该平台下性能最好的程序,而不是一味去抱怨该平台有多么的糟糕。

程序员开发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软件的质量和性能。很多并不是一个平台所能把握的。不要一开始就说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

本文没有任何鼓吹或宣传WM比任何平台都好,我只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来看WM的发展,我相信WM会有一个广泛的发展。毕竟在WM的蓝图中已经有了其应有的地位。在此争论谁好谁坏有何意思呢?如果你真的在WM上开发,如果你真的觉得WM系统有N多的毛病,你可以发邮件给我,我也很乐意将你的问题反馈给微软。与其抱怨和批评,不如将问题认真的回馈给微软。

Author:AppleSeeker(冯峰)
Date:2009-03-25

posted on 2009-03-25 15:33  AppleSeeker(冯峰)  阅读(4265)  评论(3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