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所悟]我看日式外包项目的运行体系

楔子

    工作一年有余,一直在做对日外包的项目。我不是个偏激的人,不会因为做外包学不到精深的技术而惴惴不安;不会因为做外包学不到高超的设计技巧而唉声叹气。但是,对技术的追求,我不曾停止脚步;对软件的设计,我也不曾避而不谈。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关键是你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对待自己。或许你在项目中担任一个开发者的角色,终日为某个模块的编码劳心伤神,但是不要固定你的视野,去思考,去总结,用与人不一样的视野去看待工作。本文尽管标题有日式二字,相信关于外包项目的运行,甚至于自主项目的运行,都有很多共通的点。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总结的内容如果有不足和错误的,烦请留言告知!

正文

    从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软件工程角度上看,我们可以找到一款软件从可行性分析到需求分析,到设计,到编码,到测试各个阶段的作业内容。软件工程是一门置之四海而皆准的学问,是通学。而专学,则需要我们去摸索,去实践,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的思想体系。本文就笔者在工作中的实践,总结出关于对日软件外包项目的运行体系作介绍。

    公司A委托公司B完成一个软件项目,这个软件项目的运行体系是怎样的呢?笔者将其分为以下十个构成部分。

        一、工程周期预估

        二、开发团队构建

        三、汇报体系建立

        四、QA&课题管理

        五、工程计划制定

        六、风险控制管理

        七、品质控制管理

        八、代码版本管理

        九、文档控制管理

        十、交付控制管理

    下面就一一介绍每个构成部分的内容及作用。

    一、工程周期预估

        决定开发周期,虽然我没有接触到任何与之相关的,但是我觉得这个预估应该是由客户来决策的,不过既然是生意,也肯定却不了大领导们之间的谈判。这一部分具体的细节我还真的是一点都不知道,只是觉得肯定会有这么个阶段,只是工程周期的长短,应该是人数、生产性、时间的一个平衡点,毕竟软件开发并不是人越多越好。

 

    二、开发团队构建

        根据项目规模,开发时间估算团队人数,选择团队成员,这由管理层决定。这里的预估和选人是核心,预估需要根据规模和时间找到匹配团队人数的平衡点,而选人则是管理学的延伸了。选择一个对的项目经理也很关键,对于大型项目,应该选择一个有丰富经验的项目经理。而对于小项目,可以适当培养非项目经理的开发人员。还有就是选择开发人员,开发人员的能力与项目的风险息息相关,同时要注意项目组的新人率,高新人率即高风险。

 

    三、汇报体系建立

        我挺佩服日式项目在汇报这一点的做法,完善的汇报体系可以从上到下明了的掌握项目的进行情况。

        在对日外包公司,按照报告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向日方客户报告、向项目领导报告、向项目经理报告。下面就简单的介绍这三种报告。

        对日方客户报告
            在我所在的项目,每一周都会有一个与日方的视频会议,同时每天也需要项目经理发日报,主要汇报三个内容:1.项目进度 2.QA(即目前存在的问题) 3.课题
            1.项目进度:对日方的报告重要的是让客户感觉到项目的确在进行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需要报告人了解客户需要什么内容,报告某一个功能用了多少行代码是愚蠢的报告。
            2.QA:QA的报告是为了让客户知道我们的项目中进行中遇到了问题,如果没有QA那会更糟糕。
            3.课题:课题一般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当然也并非如此,比如项目组的教育,这也算课题,但有时也并非那么紧急,只是让客户知道我们这个超前的意识。
            关于QA和课题,QA是一些零杂的小问题,比如需求说明中无法理解的问题,代码中无法理解的片段。 而课题则是更大的问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比如项目已经开始,但是开发环境,开发平台不明等。
        ■向项目领导报告
            在我所在的项目,没一周也会有一个自己内部的工程会议,工程会议的目的是让领导知道目前项目的进度以及问题,这里要注意的是,汇报的内容要能突出问题,比如因为某些问题 导致项目需要延期等等,这些对项目有风险的内容一定要放到汇报的最显眼的位置。
        ■向项目经理报告
            在我所在的项目,每一天,每个开发人员都需要写日报发送到邮件列表,日报的内容主要是汇报开发个人一天内完成的工作内容,使得项目经理可以在下班前总结进度时候参考,也 有助于开发人员的个人管理。
        关于报相连

            在日式公司有一种说法,叫“报相连”,即報告(ほうこく)—相談(そうだん)—連絡(れんらく)。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方法,但是却是能够控制项目风险的方法。做到报相连的核心是及时,遇到问题绝对不能拖,要立刻报告,联络,商讨对策。否则就相当于抱着一个烫手的山芋,最后山芋掉地上摔的稀巴烂,自己的手被烫伤不说,责任也得自己全权承担。如果及时将山芋烫手这个问题报告了,联络了客户,商讨不出对策后,山芋掉地上的话,那责任就由两者承担,在原则上我们就没有犯错了。同时这样做,也有效的利用了客户资源。

 

    四、QA&课题管理

        与客户之间的问答,各种问题如果没有QA&课题管理体系的话,将会显得很杂乱,可能会前两天一个人问的问题,过两天又向客户提问,这样会给人很不好的印象,所以QA&课题也是项目 管理中不可或缺的。

 

    五、工程计划制定

        在项目经历了准备阶段之后,就是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了,这是正式开发作业所依赖的根本。制定计划是比较复杂的,要考虑的面也要很全面,主要有三点。
        1.生产性
        2.有效人员
        3.难易归类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经理制定的计划,在未知的未来面前,也需要调整。所以,对于项目经理来说,他关注的应该是总体的进度,在遇到可能影响计划的事情时,用一句不好听的话 “拆东墙补西墙”,其实这也是常用的一招,A模块开发因为一个重大技术问题拖延了进度,那能不能通过缩短B模块的周期来弥补呢?这是项目经理应该反复权益的。

        而这一方面也是我现在所未知的,需要努力学习!

 

    六、风险控制管理

        其实并没有一套严格的体系来实现这个体系,然而事实上他是融合在其他体系中的,比如报告体系,比如计划体系等等。关于风险控制是否应该单独拿出来作为 一个体系,我个人并没有什么偏好,拿出来也好,放到其他体系也好,只要做到能够即使预测风险,合理解决风险,善于总结风险就行了。

 

    七、品质控制管理

        我不得不说,日式的品质控制体系真的是很完善,但是个人感觉自己还没有完全吃透细节,况且我只是在中国的一家与日合资的公司,等到精通了他们的质量控制体系,一定要写一本书来介绍日本的软件精工。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所能看到的品质控制体系中的内容。
        评审
            日式项目中,从需求说明书开始,到编码,到测试,每一个环节都有评审,并且都有相应的评审记录票来记录评审中发现的问题,个人感觉这么严格的评审是质量控制上的绝妙的一招,不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低效率,对于紧急项目,这一套似乎不好用,所谓的敏捷似乎更是王道。
        测试
            日式项目中,测试是我见过最为严密的测试,我所在的项目组,要经过严格的LT(白盒测试),UT(黑盒测试),CT,ST。对于发生大规模影响的开发,还需要进行RT(回归测试)。而每一个环节的测试用例都需要经过评审,有时还不止一轮评审,这样反复淬炼之后的测试用例才能用于测试。

        品质统括

            统括,这是日式的说法,就是将各个工程阶段中所有的品质数据收集起来,来判断该产品的质量,这一点相信很多国内企业都没有这个环节。但是日式项目很重视这一点,也或许是对承接方的监督吧。

 

    八、代码版本管理

        代码管理体系其实就是一些通用的代码管理工具SVN、CVS之流,这一点上应该都差不多。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每次提交代码都要写上提交代码的原因以及修改代码的大概内容。

 

    九、文档控制管理

        日式公司重视对文档的管理,日方提供的资料文档,工程阶段产生的大量文档,教育资料文档,各种文档都有相应的目录存放,让人看着一点都不凌乱。

        日式项目非常重视文档,及时开发人走了,找到另一批人,参照文档,项目也能快速运转起来。这也是日本软件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平常的积累,怎么能成就日后的伟大。这也应该是我们所欠缺的,国内的开发偏于速度,文档质量内容匮乏,导致积累少,人才断层。

 

    十、交付控制管理

        项目7月就要交付,至于其中具体的细节我也在期待中。

 

后记

    最后写点自己在写这篇博客中想到的东西,等到有所领悟,有时间以后的博客里会写!

    1.日式品质控制管理

    2.日式文档设计技巧

    3.日式工程汇报技巧

posted @ 2012-05-20 00:35  邵贤军  阅读(4761)  评论(25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