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客rss订阅地址: http://feed.cnblogs.com/blog/u/147990/rss

机器学习:判别模型与生成模型

根据网上的相关博客总结了一下机器学习中的这两个概念,参考博客见文末。

 

 生成模型:无穷样本==》概率密度模型 = 生成模型==》预测
 判别模型:有限样本==》判别函数 = 预测模型==》预测

 

机器学习中的模型一般分为两类:判别模型、生成模型,这是对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审视角度。

假设我们要学习一个算法区分大象和狗(假设输入是重量、鼻子长度等特征)。判别模型和生成模型以两种不同的思路解决这个问题:

判别模型:根据训练集,找到一个两种动物的一个差别(决策边界),然后根据输入的特征(比如重量,鼻子长度等)看这个特种落在决策边界的哪一边

生成模型:根据大象的特征,学习一个大象的模型(总结一个大象长什么样的规律),然后也学习一个狗的模型,为了分类一个新的物种,我们看这个物种和哪个模型更加匹配

 

形式化的描述两种模型

  • 判别模型(Discriminative Model)

直接学习的是决策函数y = f(x) 或者条件概率p(y|x) (或者输入X和label{0,1}的一种映射关系),利用正负例和分类标签,关注在判别模型的边缘分布。更多用来直接解决给定的问题,而不侧重于建模。建模的目标是                                             

image

主要特点:寻找不同类别之间的最优分类面,反映的是异类数据之间的差异

优点是:

           分类边界更灵活,比使用纯概率方法或生产模型得到的更高级

能清晰的分辨出多类或某一类与其他类之间的差异特征

在聚类、viewpoint changes, partial occlusion and scale variations中的效果较好

适用于较多类别的识别

判别模型的性能比生成模型要简单,比较容易学习

缺点是:

           不能反映训练数据本身的特性,能力有限,可以告诉你的是1还是2,但没办法把整个场景描述出来

形式和结构上不如生成式模型优雅

类似于黑盒,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常见判别模型:逻辑回归,svm,传统的神经网络,Nearest Neighbor,GRF(条件随机场),LDA(线性判别分析),Boosting, 线性回归,k近邻,最大熵模型

---------------------------------------------------------------

  • 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

学习的是联合概率p(x,y), 由于p(x,y) = p(x|y)*p(y), 即我们需要学习的是p(x|y)和p(y), 就上面给的例子,如果y表示一个动物是狗(y=0)或者大象(y=1),那么p(x|y=0)对狗的特征进行建模,p(x|y=1)是对大象的特征进行建模,p(y)可以假设其服从伯努利分布(因为y只有0,1两种取值)。建模目标如下:

image

 

上面的式子之所以可以忽略p(x),因为对训练集的输入x来说p(x)是一个常量                                        本文地址

模型训练好以后对于输入的x,我们可以根据一下贝叶斯公式来计算P(y|x), 然后看p(y=0|x)和p(y=1|x)哪个较大,就划分给那一类

image

(即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的最终目标都是p(y|x),只不过生成模型的目标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

主要特点:一般主要是对后验概率建模,从统计的角度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能够反映同类数据本身的相似度; 只关注自己的 inclass 本身,不关心到底 decision boundary 在哪

优点:

实际上带的信息要比判别模型丰富,有更强的解释力

研究单类问题比判别模型灵活性强

模型可以通过增量学习得到

能用于数据不完整的情况

缺点:

学习和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常见生成模型:GDA(高斯判别分析),朴素贝叶斯,贝叶斯网络,Mixtures of Multinomials,高斯混合模型,Mixtures of Experts,隐马尔科夫模型,Sigmoidal Belief Networks,马尔科夫随机场,LDA(潜在狄立克雷分配)

 

----------------------------------------------------------

image


下面是全文转zouxy09的文章生成模型与判别模型,讲的很详细

 

一直在看论文的过程中遇到这个问题,折腾了不少时间,然后是下面的一点理解,不知道正确否。若有错误,还望各位前辈不吝指正,以免小弟一错再错。在此谢过。

一、决策函数Y=f(X)或者条件概率分布P(Y|X)

       监督学习的任务就是从数据中学习一个模型(也叫分类器),应用这一模型,对给定的输入X预测相应的输出Y。这个模型的一般形式为决策函数Y=f(X)或者条件概率分布P(Y|X)。

       决策函数Y=f(X):你输入一个X,它就输出一个Y,这个Y与一个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X属于哪个类别。例如两类(w1和w2)分类问题,如果Y大于阈值,X就属于类w1,如果小于阈值就属于类w2。这样就得到了该X对应的类别了。

       条件概率分布P(Y|X):你输入一个X,它通过比较它属于所有类的概率,然后输出概率最大的那个作为该X对应的类别。例如:如果P(w1|X)大于P(w2|X),那么我们就认为X是属于w1类的。

        所以上面两个模型都可以实现对给定的输入X预测相应的输出Y的功能。实际上通过条件概率分布P(Y|X)进行预测也是隐含着表达成决策函数Y=f(X)的形式的。例如也是两类w1和w2,那么我们求得了P(w1|X)和P(w2|X),那么实际上判别函数就可以表示为Y= P(w1|X)/P(w2|X),如果Y大于1或者某个阈值,那么X就属于类w1,如果小于阈值就属于类w2。而同样,很神奇的一件事是,实际上决策函数Y=f(X)也是隐含着使用P(Y|X)的。因为一般决策函数Y=f(X)是通过学习算法使你的预测和训练数据之间的误差平方最小化,而贝叶斯告诉我们,虽然它没有显式的运用贝叶斯或者以某种形式计算概率,但它实际上也是在隐含的输出极大似然假设(MAP假设)。也就是说学习器的任务是在所有假设模型有相等的先验概率条件下,输出极大似然假设。

        所以呢,分类器的设计就是在给定训练数据的基础上估计其概率模型P(Y|X)。如果可以估计出来,那么就可以分类了。但是一般来说,概率模型是比较难估计的。给一堆数给你,特别是数不多的时候,你一般很难找到这些数满足什么规律吧。那能否不依赖概率模型直接设计分类器呢?事实上,分类器就是一个决策函数(或决策面),如果能够从要解决的问题和训练样本出发直接求出判别函数,就不用估计概率模型了,这就是决策函数Y=f(X)的伟大使命了。例如支持向量机,我已经知道它的决策函数(分类面)是线性的了,也就是可以表示成Y=f(X)=WX+b的形式,那么我们通过训练样本来学习得到W和b的值就可以得到Y=f(X)了。还有一种更直接的分类方法,它不用事先设计分类器,而是只确定分类原则,根据已知样本(训练样本)直接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包括近邻法,它不会在进行具体的预测之前求出概率模型P(Y|X)或者决策函数Y=f(X),而是在真正预测的时候,将X与训练数据的各类的Xi比较,和哪些比较相似,就判断它X也属于Xi对应的类。

       实际上,说了那么多,也不知道自己表达清楚了没有。那我们是谈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上面到底啰嗦了那么多到底有啥阴谋啊?呵呵,往下说就知道了。

二、生成方法和判别方法

       监督学习方法又分生成方法(Generative approach)和判别方法(Discriminative approach),所学到的模型分别称为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和判别模型(Discriminative Model)。咱们先谈判别方法,因为它和前面说的都差不多,比较容易明白。

       判别方法:由数据直接学习决策函数Y=f(X)或者条件概率分布P(Y|X)作为预测的模型,即判别模型。基本思想是有限样本条件下建立判别函数,不考虑样本的产生模型,直接研究预测模型。典型的判别模型包括k近邻,感知级,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

       生成方法:由数据学习联合概率密度分布P(X,Y),然后求出条件概率分布P(Y|X)作为预测的模型,即生成模型:P(Y|X)= P(X,Y)/ P(X)。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样本的联合概率概率密度模型P(X,Y),然后再得到后验概率P(Y|X),再利用它进行分类,就像上面说的那样。注意了哦,这里是先求出P(X,Y)才得到P(Y|X)的,然后这个过程还得先求出P(X)。P(X)就是你的训练数据的概率分布。哎,刚才说了,需要你的数据样本非常多的时候,你得到的P(X)才能很好的描述你数据真正的分布。例如你投硬币,你试了100次,得到正面的次数和你的试验次数的比可能是3/10,然后你直觉告诉你,可能不对,然后你再试了500次,哎,这次正面的次数和你的试验次数的比可能就变成4/10,这时候你半信半疑,不相信上帝还有一个手,所以你再试200000次,这时候正面的次数和你的试验次数的比(就可以当成是正面的概率了)就变成5/10了。这时候,你就觉得很靠谱了,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上帝了。呵呵,真啰嗦,还差点离题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机器学习领域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是:不要去学那些对这个任务没用的东西。例如,对于一个分类任务:对一个给定的输入x,将它划分到一个类y中。那么,如果我们用生成模型:p(x,y)=p(y|x).p(x)

       那么,我们就需要去对p(x)建模,但这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这让我们很不爽(除了上面说的那个估计得到P(X)可能不太准确外)。实际上,因为数据的稀疏性,导致我们都是被强迫地使用弱独立性假设去对p(x)建模的,所以就产生了局限性。所以我们更趋向于直观的使用判别模型去分类。

       这样的方法之所以称为生成方法,是因为模型表示了给定输入X产生输出Y的生成关系。用于随机生成的观察值建模,特别是在给定某些隐藏参数情况下。典型的生成模型有:朴素贝叶斯和隐马尔科夫模型等。

三、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的优缺点

       在监督学习中,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合于不同条件的学习问题。

        生成方法的特点:上面说到,生成方法学习联合概率密度分布P(X,Y),所以就可以从统计的角度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能够反映同类数据本身的相似度。但它不关心到底划分各类的那个分类边界在哪。生成方法可以还原出联合概率分布P(Y|X),而判别方法不能。生成方法的学习收敛速度更快,即当样本容量增加的时候,学到的模型可以更快的收敛于真实模型,当存在隐变量时,仍可以用生成方法学习。此时判别方法就不能用。

       判别方法的特点:判别方法直接学习的是决策函数Y=f(X)或者条件概率分布P(Y|X)。不能反映训练数据本身的特性。但它寻找不同类别之间的最优分类面,反映的是异类数据之间的差异。直接面对预测,往往学习的准确率更高。由于直接学习P(Y|X)或P(X),可以对数据进行各种程度上的抽象、定义特征并使用特征,因此可以简化学习问题。

四、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的联系

       由生成模型可以得到判别模型,但由判别模型得不到生成模型。

五、再形象点可以吗

       例如我们有一个输入数据x,然后我们想将它分类为标签y。(迎面走过来一个人,你告诉我这个是男的还是女的)

       生成模型学习联合概率分布p(x,y),而判别模型学习条件概率分布p(y|x)。

下面是个简单的例子:

例如我们有以下(x,y)形式的数据:(1,0), (1,0), (2,0), (2, 1)

那么p(x,y)是:

                y=0   y=1

               -----------

       x=1 | 1/2   0

       x=2 | 1/4   1/4

而p(y|x) 是:

               y=0   y=1

               -----------

        x=1| 1     0

        x=2| 1/2   1/2

       我们为了将一个样本x分类到一个类y,最自然的做法就是条件概率分布p(y|x),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其直接求p(y|x)方法叫做判别算法。而生成算法求p(x,y),而p(x,y)可以通过贝叶斯方法转化为p(y|x),然后再用其分类。但是p(x,y)还有其他作用,例如,你可以用它去生成(x,y)对。

       再假如你的任务是识别一个语音属于哪种语言。例如对面一个人走过来,和你说了一句话,你需要识别出她说的到底是汉语、英语还是法语等。那么你可以有两种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1、学习每一种语言,你花了大量精力把汉语、英语和法语等都学会了,我指的学会是你知道什么样的语音对应什么样的语言。然后再有人过来对你哄,你就可以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语音,你就可以骂他是“米国人还是小日本了”。(呵呵,切勿将政治掺杂在技术里面)

2、不去学习每一种语言,你只学习这些语言模型之间的差别,然后再分类。意思是指我学会了汉语和英语等语言的发音是有差别的,我学会这种差别就好了。

     那么第一种方法就是生成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判别方法。

       生成算法尝试去找到底这个数据是怎么生成的(产生的),然后再对一个信号进行分类。基于你的生成假设,那么那个类别最有可能产生这个信号,这个信号就属于那个类别。判别模型不关心数据是怎么生成的,它只关心信号之间的差别,然后用差别来简单对给定的一个信号进行分类。

六、对于跟踪算法

        跟踪算法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外观模型的生成模型或者基于外观模型的判别模型。

        生成模型:一般是学习一个代表目标的模型,然后通过它去搜索图像区域,然后最小化重构误差。类似于生成模型描述一个目标,然后就是模式匹配了,在图像中找到和这个模型最匹配的区域,就是目标了。

        判别模型:将跟踪问题看成一个二分类问题,然后找到目标和背景的决策边界。它不管目标是怎么描述的,那只要知道目标和背景的差别在哪,然后你给一个图像,它看它处于边界的那一边,就归为哪一类。

 

参考:

生成模型与判别模型

判别模型、生成模型与朴素贝叶斯方法

判别式模型与生成式模型

判别模型和生成模型 -- ML Step By Step(4)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nblogs.com/TenosDoIt/p/3721074.html

posted @ 2014-05-10 22:03  tenos  阅读(557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本博客rss订阅地址: http://feed.cnblogs.com/blog/u/147990/rss

公益页面-寻找遗失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