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Map

慎言笃行

导航

推荐文章一篇:《以学生为敌的2006年高考作文》

以学生为敌的2006年高考作文

              ·陈壁生·

  看了今年的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绝大多数题目给我的感觉跟往年一样:
这些题目是专门把学生当做假想敌人而想出来的。其中有一些题目,即便看起来
不错,例如上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广东的《雕刻心中的天使》,也很难让
一个高中学生在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来。而大多数的题目,假
如让我来做的话,大概都是不会及格的。

  高考作文,可以说是一根指挥棒,决定着高中阶段作文学习的导向,也指挥
着学校、老师的作文教育导向。所以一个及格的高考作文题目,最基本的要求是
让学生看了都觉得有话写,并且能够在几十分钟之内写出来。更进一步的要求,
是要跟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才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如果以这样
的标准来衡量2006年的高考作文,我不得不说,绝大多数的作文题目是没有达到
及格线的。

  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颇有新意,要求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北京市的故宫、
四合院、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等“北京的符号”,在我看来,这是一个
非常好的题目,既跟考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是,这一话
题对大量北京边缘的考生是不公平的。假设考生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对“北京
的符号”自然有由衷的认同,有真实的感情,但是,假设考生是农民工子女,这
些“北京的符号”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各地考卷中,最差的是天津地区的作文题,叫“愿景”。据说这个词语收
入了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说实在的,在我的阅
读生涯中,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一个奇怪的词语。中国从五四时期开始提倡全
面的白话文写作,由此也开始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
词语的定义的确定,都需要专家进行严格的考究,“承续”不能叫“脊续”——
即使你可以自己解释说“脊续”就是像脊骨那样接续,天气很热不能说是“七月
流火”——即使你可以自己解释说七月流火就是七月天太阳像下火一样,好得说
不完不能概括为“罄竹难书”——即使你可以自己解释说“罄竹难书”本来就是
多得说不完的意思。这是语言习惯使然,不是任意为之的语法结构使然。“愿景”
据说是台湾语言,连、宋来大陆的时候便大量使用。假设要把它作为一个现代汉
语的标准词语,那就得以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而不像网络语言的“哇塞”、
“FT”一样可以随意为之。而高考作文的命题,关系着语言的纯洁性,在一个词
语尚未普及的时候,直接作为命题是不负责任的,更不要说这个词语的合理性还
有待考虑。所以,天津的高考作文题,决不是我们的“愿题”,而是汉语言的
“敌题”。

  湖北地区的高考作文题目的模糊和无知,让人骇然。出题者认为,在汉语中
“三”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等
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
和人生哲理。”所以,要考生根据对以上词语或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的联
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我不知道出谜人的心思,但是面对这个谜面,我相信,
大多数人看了都会如坠云雾之中。根据所举的例子中的“三”字,其意思都是
“多”、“几”,也就是指概数。而这个概数,有什么好“联想”和“感悟”成
为一篇八百字的文章呢——况且在几十分钟内?难道可以要求学生分析中国传统
“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中,为何要选择“三”做为概数?如果要学生写
“三思而后行”或者“三省吾身”,那还说得过去,但是,专门以学生为敌的出
谜人,就是要钻到牛角尖里面去,并且要求学生也跟着进去“联想”和“感悟”。
我可以断定,湖北高考作文是全国最难的作文,因为出题人的牛角尖钻得最深。

  浙江地区高考作文题列出的材料则是错误的。材料中引《列子》中的话: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这句话后
面是康德、歌德关于工作和休息的名言,并且要求考生写的题目就是“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可以看出来,出题人是把孔子的“生无所息”中“息”理解为“休
息”,要求学生写的也是工作跟休息的关系。但是,在《列子》中,孔子的“生
无所息”却不是“休息”的意思。《列子》“天瑞”篇原文是:“子贡倦于学,
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
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旷,睾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
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
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
息也。’”这里子贡“倦于学”的意思是,学,本来应该学列子的自然淡泊之道,
子贡居然疲倦,说明子贡学得不好;而孔子的意思是,活着就有气息、知觉、动
作,所以不是“息”,真正的“息”是死亡,并且在君子看来,生不见得乐,死
不见得苦,死亡只是像回家一样。这里孔子谈论的完全是生死问题,不是“工作”
和“休息”的问题,是关系终极的哲学问题,不是工作与休息的辨证关系问题。
可以说,浙江作文题的出卷人,完全是在对《列子》原文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乱
点鸳鸯谱,把这段话拉过来***难学生的。由此也可以看到,有些地方的高考出卷,
其实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浙江地区的作文卷在“注意”事项中,除了文体、字数
诸要求,还特地加上一句“不得抄袭”,让人忍俊不禁,一下子想到现在流行的
搞笑标语,诸如:“抢劫警车是违法的!”“不得袭击警车!”“武装抗税是非
法行为”等等。

  其它地区的高考作文题,也很多非常偏狭,例如福建地区出三个话题,其中
一个是“戈多来了”。《等待戈多》本来就是非常深刻的作品,一般学生都不会
读它,即便它的片断被编入该地区的课本,它的深刻也不适于作为作文话题。而
像江西地区的作文题,是以这样一个故事为话题: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
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从而以“雨燕减肥”为话
题写一篇文章。我想,这样的题目,放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会
更加合适一些。

[推荐后记]:看了陈先生的文章,进一步证实了高考不过是一场人造的闹剧,可叹
的是那么多人以此为生活的中心,如果说我以前的无知是一个无法后悔的错误,那
么我希望以后的高中生不要再陷入此中。

posted on 2006-06-16 09:35  wqlblogger  阅读(505)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