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06年4月12日

摘要: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1)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2) 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3)...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04-12 23:30 陶源居室 阅读(702) 评论(2) 推荐(0)

摘要: 细心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从2001年的中期开始直到现在,一些在以太网交换领域领先的厂商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以太网交换机。其中有一类固定配置交换机,工作在网络的边缘,如网络的接入层或者是汇聚层(分布层)的边缘,并且支持第四层交换。那么在连接最终用户的交换机上为什么要实现四层交换呢?这些新的交换机会给企业网带来什么变化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了此次四层交换到桌面的采访,非常感谢3Com公司技术市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04-12 23:27 陶源居室 阅读(264)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在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方面,有许多先进的工具可以利用由应用返回给最终用户的第七层信息。用户不仅能验证是否在发送正确的内容,而且还能打开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包(不用考虑IP地址或端口),并根据包中的信息做出负载均衡决定。 从本质上讲,这种智能性迁移超越了第四层的功能。最多具有第四层功能的设备无法识别流过此端口的不同类型的传输流,因此它们对所有传输流同等对待。 可是传输流并不都是相同的。对于负载...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04-12 23:22 陶源居室 阅读(229) 评论(0) 推荐(0)

摘要: 端到端性能和服务质量要求对所有连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以保证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数据平滑地流动。二层与三层交换产品在解决局域网和互联网络的带宽及容量问题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可能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性能,而这正是四层交换的用武之地。 四层交换技术利用第三层和第四层包头中的信息来识别应用数据流会话,这些信息包括TCP/UDP端口号、标记应用会话开始与结束的 “SYN/FIN”位以及IP源/...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04-12 23:21 陶源居室 阅读(187)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