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14 档案
摘要: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阅读全文
摘要: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阅读全文
摘要: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阅读全文
摘要:神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尽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阅读全文
摘要:悠长之趣,不得于 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桔寂,而生于品竹调丝。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阅读全文
摘要: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阅读全文
摘要: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阅读全文
摘要: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着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阅读全文
摘要: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阅读全文
摘要: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阅读全文
摘要:争先的经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阅读全文
摘要: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阅读全文
摘要: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阅读全文
摘要:损之又损,栽花种竹,仅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阅读全文
摘要: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干千古,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
阅读全文
摘要: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阅读全文
摘要: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阅读全文
摘要: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