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quick-find,对每个输入数据对,其最少的循环次数为N(sites) 故对于109 sites和106 input pairs,其总的指令次数为:sum = 10^9 * 10^6 * 10 总的时间为:T = sum / 10^9 / 3600 / 24 = 116 days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16 20:19
我是老邱
阅读(43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代码实现: reference input: 结果: worst-case input: 结果: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16 19:47
我是老邱
阅读(374)
评论(0)
推荐(0)
摘要:
id数组和treesize数组变化情况: 森林图: 操作次数分析: find函数每次访问数组次数是1 + 2 * depth connected函数每次调用两次find函数 union函数每次调用两次find函数(如果两个连接点不在同一个树的话,则多一次数组访问) 对于这个client,对每个数据对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16 17:32
我是老邱
阅读(490)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森林图: 操作次数分析: find函数每次访问数组次数是1 + 2 * depth connected函数每次调用两次find函数 union函数每次调用两次find函数(如果两个连接点不在同一个树的话,则多一次数组访问) 对于这个client,对每个数据对,都调用一次connected函数和uni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16 16:50
我是老邱
阅读(56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id数组的变化情况: 操作次数分析: find()函数每次调用访问数组1次。 connected函数每次调用两次find()函数,故访问数组2次。 union函数访问数组的次数为:2 + N + (1,N-1)。其中2为两次调用find()函数,N为N次数组判断,(1,N-1)为可能的数组替换次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3-16 15:38
我是老邱
阅读(925)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