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C画幅

 泥坑的所谓DX格式就是APS-C画幅的自家称呼。那么什么是APS-C画幅呢? 

 1996年由FujiFilm、Kodak、Canon、Minolta、Nikon五大公司联合开发的APS系统开始面世。APS是“Advance Photo System”的缩写,在国内译为:“APS先进摄影系统”。此影像系统现在已成为历史。


   APS开发商在原135规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彻底改进,包括相机、感光材料、冲印设备以及相关的配套产品上都全面创新,大幅度缩小了胶片尺寸,使用了新的智能暗盒设计,融入了当代的数字技术,成为了能记录光学信息、数码信息的智能型胶卷。

   APS定位于业余消费市场。和135系统的画幅格式完全不同,共设计了三种底片画幅(H、C、P):

   H型是满画幅(30.3×16.6mm),长宽比为16:9;

   C型是在满画幅的左右两头各挡去一端,长宽比为3:2(24.9×16.6mm),于135底片同比例;

   P型是满幅的上下两边各挡去一条,使画面长宽比例为3:1(30.3×10.1mm),被称为全景模式。

   APS感光胶片与传统感光胶片最大的区别在于胶片上不仅涂有感光乳剂,还涂覆有一层透明的磁性介质,它除了具有传统胶片的所有功能外,还具有数码书写能 力,利用胶片齿孔边和另一边的条形导轨面积,在拍摄过程中,可以随时将拍摄中的有关数据记录在胶片上,如:焦距、光圈、速度、色温、日期。有的APS相机 还储存有十几种语言,100多种赠语、贺词或标题,可以通过机背上的按钮选择所需和对照片的制作要求等,并且将信息记录在胶片上,这些信息还可以修改。在 冲洗时还可以印出一张“缩略图索引”的目录照片,在当时是很新颖超前的设计。

   为了便于观看APS胶片,APS系统还配套设计有“胶片图像播放仪”,把拍摄好的胶片放入设备并与电视连接,就可以在电视上观赏,同时还能配有音乐,可以连续播放,图像可以局部放大,还可以调节图像的色彩、亮度等,如同看电影一样,增添了摄影的娱乐性。

   APS问世以来前后有50多家生产厂商加盟。各品牌的APS相机在性能上大同小异。

   外型上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胶片生产商生产的相机,都为袖珍型。这类APS机体积小巧、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例如FujiFilm 的Fotonex1000ix。

   另一类为相机生产商生产的相机,Minolta(VECTISS)、Canon、Nikon都有开发。最大的特点是除特别为APS设计的Lens外,可以使用原135系统的所有镜头。如Canon的EOS1X,Nikon的PRONEA 600I等等。

   但是,APS夹在了传统摄影系统和当今数码摄影系统之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产品。不难看出,上述优点在当今的数码相机中全能实现,而且有了更大的扩展。所以,在数码相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冲击下,APS系统未能得到展开应用就已经“寿终正寝”。

   在数码单反相机中,大多是采用了小于135规格的CCD或CMOS感光器件,除了奥林帕斯的4/3系统和佳能全画幅以外,几乎全部都是和APS-C型胶片近似一样的大小,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大小的感光器件称之为“APS-C规格”。
posted on 2009-05-11 14:13  Butter粑粑  阅读(72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