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12 档案
摘要:如果说Ken Thompson是Unix的创造者,那么Linus Torvalds就是Linux操作系统的发明人,当时他还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名学生。1991年8月25日他发出了那篇现在广为人知的新闻组主题文章,这篇以“嗨,大家好……我正在编写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开头的文章对他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Thompson 和Torvalds两人至少有一点相似之处,那就是对事物的好奇之心。我们可以找到证据,Thompson编写Space Travel程序只是为了好玩而已。而Torvalds在痴迷于类Unix操作系统——Minix的同时,也完全是因为非常感兴趣才会将流行的Unix命令解释器bash
阅读全文
摘要:本期为您推出团队修炼之道的专题,《软件之道》做为本期的主打。这是一本由多位软件大师,包括Steve McConnell(《代码大全》的作者)、Barry Boehm(《团队之美》的作者)和Barbara Kitchenham(《软件度量》的作者)等的文集。 在本书中,摘选的三篇文章在CSDN被推荐到头条。从本书中您的收获: 某些编程人员的工作成效果真是他人十倍之多?测试驱动的开发果真能帮助更快、更好地开发代码?软件的bug数量果真可以利用代码度量进行预测?设计模式果真有助于构建更好的应用程序?人员个性会对结对编程产生何种影响?地理位置的距离和公司职位的差距,究竟何者影响更大?本书评论:“虽然我
阅读全文
摘要:玉面修罗 http://weibo.com/kalon前言:太久没有做过技术分享了,这里把曾经老的新浪论坛里面使用过的架构技术做了改进和整理,最后总结了这么一篇,欢迎拍砖。1.为什么分层? 计算机领域的体系结构普遍采用了分层的方式。 从整体结构来看: 从最底层的硬件往高层依次有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运行库->系统程序->应用程序等等。 从网络分层模型OSI来讲,由上至下为: 应用层->表示层-> 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当然实际应用的TCP/IP协议的分层就没OSI标准这么复杂。 从C语言文件编写到生成可
阅读全文
摘要:在软件工程研究中,被验证得最多的结论就是对于同等经验的两个不同程序员,在效率和质量上可能会有10倍的差距。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差距也适用于团队级别上,也就是说在同一行业内的不同的团队也是如此。软件开发中的个人效率的变化首先发现不同人在编程生产力上的巨大差距的研究,是1960年由Sackman、Erikson以及Grant三个人完成的。他们研究了工作经验平均在7年的专业程序员,并发现最好和最差的程序员写新代码的时间比为20∶1;调试次数是25∶1;程序大小是5∶1;程序的执行效率是10∶1。他们还发现,程序员的经验和代码质量或效率并没有关系。在详细地研究了Sackman、Erickson以及Gr
阅读全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