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的成长并不大

常常感觉,美国同事干过6,7年的都很厉害,再看看我们自己,则相形见绌。有些感想,先写下来,以后慢慢更新:

>> 他们本来就是牛人

不容忽视的是,我们接触到的老外通常都是“飞机中的战斗机”。

美国同事中也不乏蹲在墙角干活的菜鸟或废柴,他们的名字通常不是那么“如雷贯耳”,所以常常被我们主动忽略。

正是:

大浪淘沙东流去,一将功成万骨枯,中间多少人来人往,才过滤出这么几个牛人。

>> 我们并非没有成长

N年前,我们初出茅庐,一副壮志凌云的样子,可实际上啥也不会,代码没写过几行,更不要说工作在百万代码行级项目的经验啦。

至今还记得当年面对着初始化环境的那一堆BAT文件时那一脸茫然与愕然。

看如今,在百万军中做拷贝粘贴,那是易如反掌;随便看看代码,基本知道摆的什么“算法”。

再不会小心翼翼把侯捷的《深入浅出MFC》放在枕下,奉为典藏,如今我们只用它来垫高显示器。

正是:

生命,在岁月风雨的洗礼中,由青涩变得金黄,这便是成长。

>> No Mentorship

在篮球时,常常讲到新老球员的“传帮带”。

但是以大部分IT公司为例,大家都是年轻人,没有谁比谁更NB多少,至于天赋,不要拿这玩意儿来说事,说白了,大家很菜。

如果公司没有较好的Metorship Program,就近乎野蛮成长。

此时成长主要取决于从事的项目本身、项目组和你的Tech Lead,还有你那颗好学的心。

项目事情多,就代表着练手机会多;

项目创新多,恭喜你走在了时代前列;

项目组不固定,也难以形成战斗力;

项目组烂了,你也不能独善其身;

TechLead能放手让你大干,那么你就有福气了;

没有好学的心,那你本来就是来捣浆糊的,成长?反正你也不在乎!

正是:

今天,你传帮带了吗?

>> 低水平成长(不成熟,先藏起来)

一直工作在“边边角角”的项目,你真的难以成长,

或者只是小心翼翼的工作在Maintain的项目上,自然也无法成长。

 

>>恶性循环

干了这个多年,还这么菜,人家对你怎么可能有信心?

所以循环将继续,人们对你的印象也在慢慢固化:这小子,不行啊!!!

 

 

 

posted on 2011-11-23 16:45  飘行天下  阅读(40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