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 商业 / 园区通用:MyEMS 的定制化能源优化方案与实践
在能源成本持续攀升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工业制造、商业楼宇和综合园区对能源管理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然而,不同场景的能源使用特征、痛点和优化目标差异显著,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系统往往力不从心。MyEMS 作为一款开源的、高度模块化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深度定制化的能源优化解决方案 ,并拥有丰富的成功实践。
一、 MyEMS 的核心能力:定制化的基石
MyEMS 的定制化能力源于其强大的技术架构和灵活的功能组成:
1.全维度数据采集与融合: 支持对接各类计量表计(电、水、气、热)、智能设备(PLC、DDC)、传感器(温湿度、照度、CO₂)及第三方系统(BMS、ERP、MES),打破数据孤岛,为优化分析提供完备的数据基础。
2.强大的数据可视化与分析: 提供完全可定制的驾驶舱、看板和报表。用户可根据自身管理需求,自由拖拽组件,展示最关键的KPI,如能耗总量、单位产品能耗、分时电价电费、碳排放趋势等。
3.灵活的告警与运维管理: 支持自定义告警规则(如需量超限、设备异常、能耗突增),并可通过工单系统联动,实现从“感知”到“处理”的闭环管理。
4.智能优化与控制策略: 这是定制化的核心。MyEMS 内置了丰富的优化算法模型,并支持通过策略引擎,为不同场景编写专属的自动化节能策略。
二、 分场景定制化能源优化方案
1. 工业领域:聚焦生产能效与成本控制
核心痛点:电费支出巨大(特别是尖峰需量电费),生产设备能耗黑洞多,单位产品能耗(kWh/件)居高不下,缺乏数据支撑的节能改造。
定制化方案要点:
- 精细化能耗监测: 按产线、工序、重要设备(空压机、注塑机、风机水泵)进行三级计量,精确核算到每个生产单元。
- 需量智能优化: 基于历史数据和预测算法,在月度/季度需量电费结算周期内,实时监测当前需量,并通过自动预测和策略控制(如短暂延时启动大功率设备、调节柔性生产负载),避免需量峰值超标,产生立竿见影的电费节省。
- 生产能效对标分析: 与MES系统集成,自动计算单位产品能耗、OEE(整体设备效率)与能耗的关联性。通过不同班次、不同产线之间的横向纵向对标,发现能效瓶颈。
- 特定设备优化:
空压系统:监测压力、流量和温度,优化群控策略,避免泄压浪费。
空调与通风:根据生产计划、车间温湿度要求,实现预启停和变风量控制。
实践案例:某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厂
- 定制内容: 部署MyEMS,重点对接了空压站、注塑车间和总进线的电表数据,并集成了生产MES系统的产量信息。
- 优化实践:
1.实施了需量控制策略,在一个季度内成功避免了3次需量峰值,节省电费超20万元。
2.通过分析,发现一台老式注塑机单位能耗比新设备高15%,为设备更新提供了数据依据,更新后年节电约8万度。
3.优化空压机群控逻辑,将平均负载率从75%提升至85%,年节电约12万度。
2. 商业领域:提升舒适度与运营效益
核心痛点: 空调和照明能耗占比高(可达60%-70%),人流量变化大导致能源浪费,物业管理成本高,租户用能计量和分摊复杂。
定制化方案要点:
- 分户分区域计量: 为商场店铺、办公楼租户安装二级子表,实现能源的精准计量、分摊和账单生成,提高管理透明度。
- 暖通空调(HVAC)智能优化:
基于日程表的控制:根据商场营业时间、节假日设定不同的温湿度设定值。
基于 occupancy(人员存在)的控制:利用客流摄像头或传感器数据,动态调整新风量和空调温度,实现“人多多供,人少少供”。
冷却塔与主机群控:根据室外温湿度和建筑冷负荷,自动优化冷冻水供水温度和水泵频率,提升主机COP值。 - 照明智能控制: 结合光照传感器和定时策略,对公共区域、地下车库的照明进行分区、分时调光控制。
- 能效对标与评级: 与同类型、同区域的建筑进行能效对标,获取能源之星或LEED等认证的数据支持。
实践案例:某城市商业综合体
- 定制内容: 部署MyEMS,整合了现有的BMS系统,加装了租户分表,并在公共区域部署了客流和照度传感器。
- 优化实践:
1.制定了夜间净场后自动降低非必要区域VAV风量和新风量的策略,夏季空调系统整体能耗下降约10%。
2.地下车库采用“间隔亮灯+车来全亮”的照明策略,照明电费同比下降40%。
3.自动生成租户能源账单,节省了物业人工抄表核算的成本,并减少了纠纷。
3. 园区领域:实现综合能源协同管理
核心痛点: 用能主体多元(工厂、办公楼、宿舍、数据中心),能源形式多样(电、冷、热、光伏),缺乏统一调度平台,整体能源成本优化和碳中和目标难以实现。
定制化方案要点:
- 多能源综合监控: 统一监测园区内电网、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ESS)、充电桩(EVCP)、冷热站等的实时运行状态和能量流。
- 分布式能源(DER)优化调度:
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最大化:预测光伏发电曲线,通过调整可控负载(如储能充电、水泵等)的时间,尽可能提高自用率,减少购电。
储能系统策略控制:实现“削峰填谷”——在电价低谷时充电,在电价高峰时放电,降低整体购电成本;同时平滑光伏出力波动。 - 微网与需量响应: 在电网发出需量响应信号时,园区可作为整体,通过微网控制系统调节储能、柔性负荷等,参与电网互动,获取额外收益。
- 碳排放在线核算: 基于各类能源消耗数据,自动计算园区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生成碳账簿,支撑碳中和规划。
实践案例: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定制内容: 搭建MyEMS作为园区能源大脑,接入了所有企业总表、分布式光伏电站、储能系统和充电桩网络。
- 优化实践:
1.制定了储能的“两充两放”策略(利用中午谷电和光伏余电充电,在早晚高峰放电),年节省电费超50万元,并提高了光伏消纳率。
2.在园区级实施了需量控制,避免了因某个企业突发性用电导致整个园区需量超标,稳定了基础电费成本。
3.每月为园区管委会提供一份包含能耗、碳排、光伏发电量、经济收益等数据的综合报告,为绿色园区申报和招商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 成功实践的关键路径
1.深度需求调研: MyEMS实施团队首先会与客户各部门(生产、设施、财务)深入沟通,明确核心痛点和优化目标。
2.量身定制方案: 基于调研结果,设计数据采集点表、可视化界面和专属优化策略,而非简单套用模板。
3.敏捷部署与集成: 采用模块化方式实施,优先上线核心功能,快速见效,再逐步扩展。强大的集成能力确保与现有系统无缝对接。
4.持续优化与服务: 能源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MyEMS提供持续的数据分析和策略调优服务,帮助客户不断挖掘新的节能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