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心理学的选修课的时候,老师叫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询问学长学姐觉得自己读大学最后悔的是什么?虽然不是硬性规定的作业,但是我还是做了,一方面是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目前是主要的副业),另一方面也确实想从中得到一点"过来人"的经验。
从询问到现在(不包括没有看到我在网上留言和没回答的人)一共有34个人。
学习类(没有认真学习、没有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被中国高校教育坑得只知道应试、学错专业):14个。
兴趣类(没找到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兴趣或者想法没有实践的或者说没有深入实践的):8个。
交际类(没有谈一次恋爱、毕业的时候爱情被现实打败、没有参加社团、没有出去很多的与人接触):6个。
不后悔:5个。
后悔上了大学(即觉得被大学上了的人):1个。
其他的无法归类的:4个。
以上的加起来比34多,因为有的学长学姐说了不止一个后悔的事。
根据上面不算正规也不算很大的调查也能得出一些不官方的结论。(在中国,官方就是不准确的代表,你懂的。原谅我这个年龄的愤青态度)
对上面的这些数据要来分析的话我想自己肯定是没办法很客观的分析,毕竟自己也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不过从百分比看得出来:当离开学校之后,大多数人主观上都觉得自己在学校不是学少了或者对学习的态度不好:虽然现在可能拿着书本就头痛。这也让我联想到我们的上一辈或者上上辈对我们一直在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觉得这无可厚非,不过他们是凭借他们的社会经验以及看到别人失败和成功的总结而得出来,然后为了自己的孩子考虑从而一直灌输给孩子的理念。 再次强调:这本身从主观还是客观上都是没有错的。
但是孩子的天性却不买账(强制压迫或者奖励措施就出来了),为什么?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有一个原始大脑和一个现代的大脑:为什么你知道吃多了巧克力(热量很高的食物)会长胖还是会吃?因为在二十万年前(人类出现)生活的环境是食物不足的,对有热量的食物你的大脑是渴望的。而就算从有文明社会出现算起,你的理智大脑最多进化了5000年。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竞天折,即使你的祖先从5000年前就是不愁吃喝的(这从概率上来讲几乎为0), 你的为了减肥(在原始大脑看来减肥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而抗拒吃热量过高的食物也才进化5000年。5000年和20万年要怎么比?所以你的理智大脑毫不犹豫的屈服在原始大脑的指挥下甚至还会找到理由为原始大脑辩解(就吃一次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强迫孩子学习就相当于让原始时期到处乱跳的小孩子一直坐在一个地方研究怎么生火(大人认为正确甚至伟大,事实上也是这样,但是孩子认为无聊甚至厌烦的事情)。这是一个心理学和进化学交叉的理论,回到原来的话题就是:人们一直在后悔一些事(虽然他们知道做的不对:例如刚上大学的时候叫他们认真读书的人肯定不止一个),却无法从实际出发改变一些事。
如果对上面的例子不理解的话还可以举一个我以前印象很深的例子: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打游戏?原始大脑进化20万年,你的现代信息社会大脑才发展60年(这还是站在美国人,还是最早接触电脑和互联网的美国人),当你在游戏里做任务,杀人,冒险。你的理智大脑知道这是虚幻的,可是你的原始大脑可不这么认为,他只是觉得我点鼠标和按键盘就能得到相应的刺激,满足我的需求(古代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当将军?有多少人能统领一个公会?有多少人杀了人不会害怕的?),然后原始大脑就迷恋于此(注意:不迷恋游戏的人并不是你的大脑很先进,而是目前为止游戏没能给你原始大脑很强烈的刺激)而在原始大脑面前脆弱的理智大脑更会找出理由:我无事可做、我只玩一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玩一会就不玩了。这里又要衍生出心理学的又一分支:拖延心理学:人们很容易为自己不马上行动找出最完美的理由。
有人可能会问:照你这么说,那我们在原始大脑面前就没有自主的时候?怎么可能嘛!照你这么说社会还怎么进步?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也没出什么事嘛?你可能会心里暗骂一句:装逼的家伙。这个时候我不会理你,因为有一句话叫不论你做什么,做的对与错总有骂你的和赞成你的人。这里说一句话不相干的话: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对你呲之以鼻,或者讽刺你嘲笑你,不要怕,这不是什么感人的励志的话。我是说:真的不要怕,因为他们只是你人生当中的过客也许过客都算不上,家人,知己,朋友(我是说真正的朋友)才是最重要的人,如果你愤怒了,你怀疑自己了那他们就的目的就达到了,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里不是让你们就一定远离那样的人,因为你身边很多都是这样的人,也许你也是。这并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对别人的成功或者努力出现的心理上刺激,如果你有,改变这些的习惯。怎么改?看自己,改不了?怪自己,不怪别人。
这里推荐一本书《乌合之众》,群众就是因为有大量的同类人在一起做同样的事或者有同样的观念而永远不会反思自己观念或者态度的错误然后还有安全感的人。俗称:乌合之众。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中国高校教育有很多不足(这里不是一味的批判,高校还是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大家只知道抱怨而没人愿意做出头鸟去改变,为什么?大众的行为给予大家安全感,持续下去就是恶性循环。文强判刑之前说了一句话:中国像我这样的干部没有上百万也相差不多。所以有了那种”氛围“,贪污受贿的人就多了。我相信你们都能理解我说的是什么。那谁不是乌合之众?鲁迅、李敖(虽然这个人没什么口德)、韩寒。
有一句话叫:精英者寡,平庸者众。从古至今,素来如此,为什么?大众给你的安全感。
最近我有在想一个问题:我这两个月是不是比高中三年学的还多?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高中虽然很多时候我都是在虚度(我并不后悔,只是有些遗憾,因为人需要成长的过程),但是为以后的不论是学习还是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另外我并没有考虑知识的容量,因为我冷静下来分析,高中很多知识对以后的学习确实有帮助,从一点看来中国的搞课程设置的人确实比我们这些普通人厉害得多,至少在现在。
改变习惯靠自制力还是一般人,靠对自己能力的提升的热枕才是牛人。俗称追求。
改变自己的态度也是一般人,凭借思维审视自己本身思维的盲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才是正途。俗称心智。
上面两句话是我研究心理学的两个大前提。不带着太多的主观因素看书,效率极高。(注意:经验和主观思想可不一样)
其实促使我研究心理学的原因不止是我自己纯粹感兴趣,还因为上一个暑假,又一位对我很好很好的长辈去世了,我送她的时候在想,人生一世到底为了什么?显然我的功力完全不可能参透。但是至少知道了:做一个快乐的人很难,也很容易。不可否认有了很好的物质生活我们会有幸福的感觉,但是之后呢?君不见那些公司老总,政府大佬每天都做不完的事,忧虑不完的事。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说从内而外的幸福感才能持久,心理学不是一天研究精神病(虽然有这一和医学交叉的分支),而多数是为了人们更加幸福的生活而产生从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我觉得比某些课程有意义,虽然那些课程需要考试必过。我只想在还没被这个社会打败之前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另外,回到最开始的调查,我也不需要做过多的分析了。因为,没有必要,看完这个日志的你,积极向上依然积极向上,逃避现实的依然逃避现实,被外界压迫的被动做一些无意义的事依然会做。因为我不会自大的认为会对你有影响,我所做的一是为自己的想法做个记录,二是为了懂我的想法,或者看了之后有感触从而产生一些共鸣的人准备的,你也许对我来说只是过客(原谅我这个无礼的结尾,加油!)。
过客?逃出你的肖申克监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