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网络安全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3 下一页
摘要: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款名叫Fibratus的开源工具,广大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这款功能强大的工具来进行Windows内核漏洞利用、挖掘与跟踪。 Fibratus这款工具能够捕捉到绝大多数的Windows内核活动-进程/线程创建和终止,上下文转换,文件系统I/O,寄存器,网络活动以及DLL加载/卸载等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15 16:52 h2z 阅读(574) 评论(0) 推荐(1)
摘要:题外话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朋友问我怎么最近不写博客了,一个是因为最近在忙着公司使用的一些控件的开发,浏览器兼容性搞死人;但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在看html5的东西,看到web socket时觉得很有意思,动手写几个demo,但web socket需要特定的服务器支持,由于标准制定工作还没完成,所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07 11:49 h2z 阅读(560) 评论(0) 推荐(0)
摘要: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a2011480169/article/details/73602708 <!-- flowchart 箭头图标 勿删 --> 博客核心内容: 1.Socket是什么 2.基于TCP协议的网络编程模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07 11:48 h2z 阅读(534) 评论(0) 推荐(0)
摘要:一、传输层socket(四层socket,普通socket) 可参考本人以下博客: Windows Socket编程之UDP实现大文件的传输:http://blog.csdn.net/luchengtao11/article/details/71016222 Windows Socket编程之TCP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07 11:45 h2z 阅读(14589) 评论(0) 推荐(0)
摘要:以太网通信,编程实现有四种方式:ISAPI、CGI、WinInet、Winsock 。 其中Winsock类即socket套接字编程,无论是在windows还是Linux,都是最方便实用的不二选择。 socket概念 socket的中文名字是套接字,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形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07 10:53 h2z 阅读(651) 评论(0) 推荐(0)
摘要:WinPcap是一个开源的网络抓包模块,顾名思义,它只能工作在Windows下,但本文介绍的知识并不局限于任何操作系统和开发语言,因为网络协议本身是没有这些区别的。阅读本指南之前,请先下载WinPcap安装到自己的电脑上,目前WinPcap的最新版本是4.1.3,支持基于NT核心的所有操作系统(从NT4一直到Win8),读者可以从官方网站http://www.winpcap.org/inst...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07 10:46 h2z 阅读(1757) 评论(0) 推荐(0)
摘要:ARP协议在局域网内使用的非常广泛,它的数据包类型分为请求包和答复包。Windows系统内部有一个缓冲区,保存了最近的ARP信息,可以在cmd下使用命令arp -a来显示目前的缓存,或者使用命令arp -d来清除该缓存(Win7下需要以管理员权限运行cmd)。 在局域网内,两台机器之间通信,实际上靠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3-07 10:43 h2z 阅读(1014) 评论(0) 推荐(0)
摘要:一、解密实践流程 1.对手机进行root授权 2.获取手机IMEI(MEID)码 3.获取微信的uin号 4.将IMEI(MEID)+uin进行MD5,取其前7位(小写) 5. 使用对EnMicroMsg.db解密(笔者使用的是sqlcipher这个工具) 下面来具体说说每一个步骤和相关的知识基础: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13 16:19 h2z 阅读(5424) 评论(1) 推荐(1)
摘要:0×01.前言 本科所学专业就是IoT,面试安全岗位时大部分面试官都会问我写IoT安全相关的东西,虽然最后拿到offer定的岗位都是侧重web的。前几天接到科恩的面试通知(IoT安全硬件方向),就花了半天的时间整理了下本科期间做过的有关IoT安全的技术、demo等。 0×02.废话连篇 先说下我个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12 13:12 h2z 阅读(1618) 评论(2) 推荐(0)
摘要:最近在研究PHP一句话后门,查阅了很多大佬的博客,并从中衍生出了一些可用的方法。 现总结如下: 方案一:回调函数 回调函数:Callback (即call then back 被主函数调用运算后会返回主函数),是指通过函数参数传递到其它代码的,某一块可执行代码的引用。 已被D盾查杀的函数: arra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6 08:49 h2z 阅读(450) 评论(0) 推荐(1)
摘要:胎压无线传感器安全检测 我们团队之前也有用USRP和GNUradio对其他的胎压设备进行的安全检测,我不使用这套环境的原因是软件无线电的设备和笔记本已经算体积不小的一套设备,通常测试环境都在户外,在这种环境下对这个胎压系统做安全检测实在不方便,并且一套无线电设备也不是一般入门小白能消费的起的,所以这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02 08:31 h2z 阅读(1865) 评论(0) 推荐(0)
摘要:前言 分析网络流量总是绕不开HTTPS,因其广泛使用甚至是强制使用逐渐被大众熟知,在保证其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流量进行研究的难度。目前解析HTTPS协议的文章很多,有很多不错的文章可以带着入门,老实说,HTTPS协议还是挺复杂的,尤其是握手交换密钥的过程;虽然大部分的文章只是对协议握手的过程做了详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12-27 11:08 h2z 阅读(1841) 评论(0) 推荐(0)
摘要:*本文原创作者:MyselfExplorer;翻译编辑:楼兰,本文属FreeBuf原创奖励计划,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我想给你一把打开这扇门的钥匙,而你要做的便是静静的聆听接下来的故事。挖掘 0day 一般需要掌握fuzzing,IDA Pro反汇编WinDbg调试等技术。 一点小东西 我最先接触到的是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12-06 08:55 h2z 阅读(1195) 评论(0) 推荐(0)
摘要:为了减少WEB响应时延并减小WEB服务器负担,现在WEB缓存技术已经用的非常普遍了,除了专门的CDN,负载均衡以及反向代理现在也会缓存一部分的网页内容。这里我要介绍一种WEB缓存欺骗攻击技术,这种攻击技术针对Paypal有成功的攻击案例。 背景原理 先简单介绍一下WEB缓存技术,它主要是缓存一些静态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11-02 09:34 h2z 阅读(382) 评论(0) 推荐(0)
摘要:一、前言 近日,腾讯安全云鼎实验室监测到大量主机被入侵并添加了一个名为“vusr_dx$”的隐藏帐号;同时,云鼎实验室还监测到此类帐号被大量创建的同时存在对应帐号异地登录的情况。 Windows 的帐号名称后带着“$”符号时,不会在 net user 命令中显示出帐号信息,是攻击者常用的一种隐藏帐号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11-01 08:28 h2z 阅读(442) 评论(0) 推荐(0)
摘要:前言 想象一下,假设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攻击者在你的计算机上放置了一个恶意文件。每当你访问桌面上某个文件夹时(例如Documents文件夹),都会执行一次该文件。这样的场景,通过利用一种鲜为人知的持久化技术就可以实现,这一过程需要用到Windows库(Library)文件。 在Windows系统中,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10-26 14:02 h2z 阅读(978) 评论(0) 推荐(0)
摘要:又是一年秋招季,苦逼的小编还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刷PAT,室友大佬却已经到处拿offer。上周某室友已经成功拿到杭州某企业年薪30W的offer,小编虚心向其讨教,某室友一脸兴奋地告诉小编,HR让面试者们体验了一款超赞的游戏,经过几小时奋斗,他的游戏完成度得到了HR的肯定,于是顺利拿到了offer。Wh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10-25 11:06 h2z 阅读(429) 评论(0) 推荐(1)
摘要:毫无疑问,自动售货机是非常受欢迎的东西,我们总会从中购买获取一些小零食。早几年前,自动售货机只接受离线的硬币支付,之后,也慢慢采用了普及的NFC技术功能。如果我说起“COGES”售货机器 (英国售货机器厂商),我想肯定会勾起很多人的美好时光回忆。时光辗转,一不留神,有些事情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如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10-23 11:05 h2z 阅读(8086) 评论(2) 推荐(1)
摘要:前言 用过Django 进行开发的同学都知道,Django框架天然支持对CSRF攻击的防护,因为其内置了一个名为CsrfViewMiddleware的中间件,其基于Cookie方式的防护原理,相比基于session的方式,更适合目前前后端分离的业务场景,但美中不足的是,其生成的csrf_token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10-12 09:18 h2z 阅读(1535) 评论(0) 推荐(0)
摘要:在JavaScript文件中存储敏感数据,不仅是一种错误的实践方式,而且还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长期以来大家都知道这一点。 而原因也非常简单,我们可以假设你为你的用户动态生成了一个包含API密钥的JavaScript文件: apiCall= function(type, api_key, data)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10-11 08:22 h2z 阅读(798) 评论(0) 推荐(0)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