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飞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读后感

Posted on 2009-11-03 22:43  greatqn  阅读(114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乔·萨特——波音747总设计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波音747从立项、研制、试飞直至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
1921年出生于美国西雅图市,1943年华盛顿大学毕业。获得航空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46年,加入波音公司,参与了波音707和其他早期喷气式飞机的设计。1966年3月,波音公司正式宣布启动波音747项目,1968年9月30日飞机下线亮相,1969年2月9日,波音747飞机成功首飞。自1970以来,波音已经交付了超过1370架飞机,在全世界运送了35亿人次乘客,747也是全球货机机队的骨干机型,运输量占全世界所有空运货物的一半以上。

感想一,设计时对安全性的重视。当时的喷气客机通常配有2个液压系统,即一个主液压系统和一个备用液压系统,而萨特决定为747配备4个分离的独立液压系统,将民用航空的安全性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更稳定的新层面。
其后一次有惊无险的事故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明智性。1971年7月30日,在旧金山国际机场起飞时,泛美航空的一架747-100撞击了飞机跑道末端的进近灯。这导致整个机腹被撕开一条大缝,2个主起落架剥离,4个液压系统中的3个被切断。但是机组人员惊奇地发现自己仍然在空中,飞机仍然可控。他们将燃油倾倒在水面上,利用剩余的机轮进行紧急降落,并取得成功。747配备的第4个液压系统,在这次事故中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后来萨特参加了“挑战者” 号航天飞机失事的调查,对他们的安全机制提出了重大改进。

感想二,萨特和生产总监是唯一两个完整参与747项目的人。其它上到波音公司总裁,下到4500名工程师,都没有全程参与。747的成功跟这个总设计师的洞察力、正直、勇气,坚韧不拔的精神有很大关系。

感想三,公司决策。当时波音已经在开发737后续产品,给空军研制超音速货机,帮NASA做登月火箭。这时候启动大型喷气式飞机,甚至连发动机都还没研制出来。几个项目的规模,成本都一路攀升。把波音推向了破产的边缘。资不抵债,没有银行肯再借钱给波音。波音公司砍掉了超音速货机的项目,全力扶持747项目,终于坚持到了飞机交付,度过难关,迎来辉煌。

感想四,项目规模。66年啊,那时图纸都还是手工在画,更没有现在OA,ERP之类的管理软件。需求也是不断变化,飞机重量是一升再升。不可想象他们是怎么操作整个项目的。

感想五,大公司的毛病,波音也有。官僚,政治斗争,做秀,利益团体等,搞得萨特时时有被替换,开除的风险。

感想六,复杂性,多样性。民用飞机不是批量生产的,几乎是每架定制的。要客运,又要货运。有的航空公司是客多货少,有的又是客少货多。747是洲际飞机,跑长途的。偏偏有的航空公司用做短途,一天要起降好多次。这些都需要定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