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写标书的一个部分(搜集资料)!

 

国外应急联动系统现状趋势

早在1937年,英国就首先开始使用号码999,作为全国处理紧急呼救的特服号码,用以报告紧急情况的发生。比利时、瑞典、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香港等技术先进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建立了以城市为区域中心的区域报警、求助应急处置体系。后来,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又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选定112号码,所有成员国,都统一构建了112紧急告警系统。

在欧美及发达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遍及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灾害预测、投资评价、城市规划建设、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以美国为例,从开始构建这个体系到实现无缝连接,一共用了25年时间。1967年,美国开始进行城市社会应急联动中心的建设至今,应急联动中心(简称911中心)已遍及美国每一个州市。美国911中心采用警察、消防和急救等部门现场合署办公的方式处理各类紧急事件。当市民拨打911电话后,由911中心的接警员统一接警,根据事件内容,迅速作出反应,调度有关警察、消防、医疗急救等部门进行处置,或多个部门联合行动。这就使得市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最快速的救援和服务。同时,美国911中心还开通了311服务热线电话,凡需政府解决的非紧急情况,可拨打311电话,再由接警人员转接相关部门。

美国经过多年经营,发展出一套相当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这套体系构筑在整体治理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法制化的手段,将完备的危机应对计划、高效的核心协调机构、全面的危机应对网络和成熟的社会应对能力包容在体系中。美国的危机反应系统由《联邦反应计划》所管理。该计划非常明确地说明27个不同的联邦部门和机构在各种不同的灾难情况下所负的责任。一旦出现危机,FEMA The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就负责协调各地各方对主要危机的各种反应,各具体领域的危机反应则由其他的机构负责管理。联邦应急计划将危机反应分为12个领域,并给每一个领域指派了一个领导机构。这些领域是:交通、通信、公共设施及工程、消防、信息与规划、公众救护、资源支持、卫生和医疗服务、城市搜寻和救援、危险物品、食品、能源。各个机构各司其职。美国著名的应急联动系统开发商Intergraph(鹰图)公司,是一家老牌的应急联动技术厂商,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发了应急联动系统。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反战运动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大量流动,各种大型突发事件此起彼伏。应急联动系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着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成熟,并且由于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部分的调度终端功能可以由软件来实现,并且调度终端软件有灵活配置的优点,还可以及时得到升级,从此,应急指挥步入智能化时代。随着局域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Wi-Fi)、卫星定位技术(GPS)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处理速度的不断提高,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决策优化算法,决策支持技术之上的计算机辅助应急联动系统站在了技术的最前沿。

加拿大目前的公共危机应对以危机法危机预防法为法律基础。联邦和各省都有专门的危机应对机构,联邦各部门和各省都有危机应对行动中心,并都制定有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危机应对方案。加拿大减灾管理体制的特点是:以家庭和企业单位自救为核心,市镇、省和联邦政府为后援。在正常情况下,联邦政府负责全国减灾工作的宏观管理,受灾时应省政府请求提供援助;省政府负责协调管理全省的减灾工作,受灾时应市镇政府请求提供救灾建议和指导;市镇政府负责市镇的减灾准备和抗灾救灾工作。

此外,发达国家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公共危机的应对方面也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80年代以来,全球逐步建立了若干个以灾害信息服务、灾害应急事务处理为目标的灾害信息共事系统,并已经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主要包括:

全球危机和应急管理网络,由加拿大应急管理署主持,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全球应急准备、响应,提供减灾和恢复方面的信息。

全球应急管理系统,由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主持,主要业务包括同国际系统连接,进行灾害管理、减灾、风险管理、救助搜索、灾害科研等。

国际灾害信息资源网络,由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办公室主持,主要开发了一个国际自然和技术灾害的信息网络原型。

拉丁美洲区域灾害准备网络,由泛美洲健康组织管理,主要负责同六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灾害管理机构进行联络。

紧急响应联系,由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主持。

模块化紧急管理系统,由挪威、法国、芬兰、丹麦四国共同开发,主要开发了一个包括环境信息、公众保护、在线培训和遇灾反应的集成平台。

日本灾害应变系统(DRS),灾情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的灾害视听系统和应急对策显示系统。

国内应急联动系统的发展现状

1、北京市

北京市在几年前就开始进行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方面的调研、设计与论证。随着承担大型活动保卫任务和指挥调度工作的增多,北京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已经形成规模。下一步,只等待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成,即可建成北京更大规模的城市指挥网络系统,以适应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

2、上海市

上海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建设工作于1999128日正式启动,并设立了市社会服务联合行动工作小组。上海市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的构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市政府为中心的最高指挥机构,两个基本点是两张指挥网,一是以110指挥中心为日常接处警中心的民用指挥调度网,二是以民防办指挥中心为战时调度中心的重大灾害事故战时调度网。两张网各成体系,互为备份。战时调度网作为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民用指挥调度网已开通运行。民用指挥调度网以110指挥中心为日常接处警指挥调度中心,通过光纤网络联接119120122交通事故报警中心,以及煤、水、电等相关部门,实现了群众拨打一个特服号码"110"即可快速得到消防、医疗急救、煤水电抢修等各种服务。该系统合并了由公安、交通、市政、消防、人防、机场、地铁、重点场所等各部门自建的图像监控网,使全市700多个监控点的图像信息资源供各部门共享,为领导更加直观地了解现场情况和决策,提供了技术手段。这次APEC会议的成功召开,该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南宁市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也已开通。工程总投资为1.6亿元。该系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由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总集成。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模仿美国芝加哥911模式,即"大使馆"制模式。新建了一座指挥中心大楼,指挥大厅内设置了110指挥席位、119消防指挥席位、120医疗急救席位、122交通事故报警急救席位和为民服务网络12345市长公开电话席位,抽调各部门的人员集中在指挥大厅联合办公。群众拨打统一的"110"电话,根据群众报警内容,分转到11011912012212345等相应席位,一般事件各席位各尽其职,下达指挥命令,重大事件由指挥长台,协调各警种,统一指挥。实现了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使统一特服号码、统一接警、联合行动成为现实,也使报警和联合出警更加准确、快捷、高效。二期建设将把公共事业(水、电、气)、防洪、防震等纳入系统。

4、南京市

南京市社会应急联动体系自称为"南京市110联合行动网",自98年起开始运行,该系统是在公安110指挥系统基础上构建的,联动一、二级单位有119122120等多家单位。南京市公安局在"有困难找民警"的宗旨的指导下,群众拨打"110"求助求救的任何事情,警察第一到现场,再通知有关部门联合处理,由于真心为老百姓解决困难,"110"已深入民心,树立了"110"品牌。虽然到各相关救助部门,公安局只给安装一部"只入不出"的单向警备电话,且系统的整体设备也非常陈旧落后,但由于在市民心中"110"品牌的效应,各部门争先申请加入110联合行动网,加入此联合行动网的条件非常苛刻,必须承诺允许时间内到现场且解决问题。对不按条件完成任务的联动单位,还要从110联合行动网中剔出。南京110联合行动网低投入、高效用,受到南京市民、南京市政府、公安部的高度评价。

5、广州市

广州市110社会联动系统是广州市政府2002年的重点投资项目之一,计划投资1.8亿元人民币,建设期为18个月。该系统建成后,将覆盖广州市整个行政区,将把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民防等政府部门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彻底改变目前多个特服电话号码、多个社会应急服务中心并存的离散状况。同时节约社会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广州市的建设目标是使广州市的社会联动水平在本世纪前10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6、深圳市

深圳市早在1997年就已经开始着手建设城市运行监控及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工作,组织邮电部电信科研院、市电信局等单位共同设计了一套技术方案,并通过了公安部、清华大学等单位专家的论证和鉴定。2000年,市政府又组织有关部门对方案进行了完善,使它的功能更强,技术更先进、更具操作性。现在福田中心区的市民中心已经按照设计方案建设了相应场所,各方面准备就绪,一旦通过项目立项,就可以全面展开建设。

 

posted @ 2006-06-29 17:21  林中小轩  阅读(768)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