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体字到书法

  在台湾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认识的繁体字也多了一些。虽然从小学习书法,对繁体字不陌生,但也只限于碑帖上的常用字,看报纸杂质还是会有个别的字不认识。随着接触繁体字的时间越来越长,我愈发的感受到繁体字在语义表达上比简体字要准确很多。当初繁体字盛行了这么长时间,肯定有它的合理性,而且现在很多的文字学学者和书法家一直诟病简体字的种种不适,我非常同意他们的看法。
  从现在台湾的教育来看,繁体字是很成功的,它的准确性简体字远不能及。有人说繁体字不易于教学,但是小学生的学习都非常强,这一点差别可以忽略,而且据我观察台湾学生的语言水平比大陆要好一点。下面说说繁体字的好处。
  繁体字比简体字准确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字型。繁体字大部分来源于篆书,每个字都有它的文字学和形态学上的解释。当你看到这个字的字型是可以猜测出这个字的意思的,有点像英语的词根。比如"學習"的習字,它的意思来源于鸟儿试飞,学习飞翔。所以習的上半部是个羽字,表示翅膀、向上进步。从小学习简体字的我们有几个人知道这个意思?
  二是繁体字很少有多音字。这个好处太明显了,看繁体书籍不再会因为歧义而不知作者表达的意思。简体字的发明人毫无道理的把一些完全没有关系的繁体字合并成一个简体字,这种强奸中华文化的行为非常不利于汉字的学习。举例来说:
左简 ---- 右繁
发 ---- 發(發財),髮(頭髮)
烟 ---- 煙 (炊煙),菸(香菸)
搜 ---- 搜 (搜索),蒐 (蒐集)
于 ---- 于 (关于),於 (介词表地点)
干 ---- 乾 (一声),幹(四声)
几 ---- 几 (茶几),幾 (表數量)
后 ---- 后 (皇后),後(後面)
云 ---- 云(古人云),雲(雲彩)
里 ---- 里,裡,裏 
丰 ---- 丰,豐
松 ---- 松,鬆
  这里有两篇文章可以作为参考:这里这里
  三是不利于书法学习。作为书法爱好者,必须要声明一下,繁体字的字型美观,结构紧凑,有利于书写和辨识。简体字的发明使得不懂书法的人对书法作品产生歧义,讲一个笑话来说明这个问题:某旅游景点的石碑上有一句话是"....故地重游....",一位不懂书法的路人来到碑前,大声念到:“....坟地重游....”故的规范草书写法和坟字的规范行书写法是这样的:正是因为简体坟字的出现,才使得这位游人不认识故字。
顺便说一句,草书不是一堆乱七八糟的符号,它的写法有严格的规定。现在的大部分书法家不懂书法,他们的作品使得人们对草书产生了偏见。草书的每个偏旁部首都有规定的写法,什么地方该连,什么地方不能连也有规定。草书的严格程度紧次于楷书,反倒是行书比较随便。
说到书法就不得不说前一阵时间流行的笔顺大讨论。该讨论起源于这张图片
  笔顺的讨论是件好事,有利于引导大家正确的书写汉字。但是那些砖家对于笔顺的解释却又非常可笑,什么文字学,人体习惯云云......
汉字的笔顺来源于楷书,而楷书的笔顺又来源于行书和草书,现在新华字典的规范笔顺可以理解为书法中楷书的笔顺(此处楷书专指欧颜柳赵)
左中右  对应 楷行草
  掌握正确的笔顺可以提高书写速度和对汉字的理解。比如火字先写两点,是因为草书写法使然,如果先写撇,草书就没法写了。再如必字,先写撇,再写卧钩,最后是上点,左点,右点,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笔意上的连惯性,而且必字与心字没有任何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加一撇问题,它们的字型结构完全不同。


  最后说一下大家最不能接受的“左”和“右”。左字先横后撇,右字先撇后横,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字形。左字是一个正三角形,右字是一个倒梯形。字形的原因决定了左字的横短撇长,右字的横长撇短,如果反过来写就非常难看。这种长短关系决定先写短的一笔。
  二是因为篆书。左和右的篆书都是先写U形的那一笔,这一笔在演化过程中变成了左字的横,右字的撇。注意观察上面的右字,规范的楷书在写撇时,要先用一个短横起笔,然后马上转折写撇,这个短横可以非常短,有一个尖即可,意在表示篆书U形的一笔,有字同理。
田蕴章老师的书法讲座第4集讲到了这两个字,这里推荐一下,着急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第11分钟
posted @ 2012-07-04 22:11  汉泽的家  阅读(929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