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以为API发布之后就完事了,结果后来要求每个API要有10万次的调用量。 先反思一下,这就是我典型的错误思维,让做什么就只做让做的,即使有明显的优化方法也忽视掉,这种态度我是不可能学好技术的,以后再不能如此。 调用的目的是通过大量调用,检验功能是否可用以及在实际应用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的检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9-24 16:16 海森堡不如我侧的准 阅读(174)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开发部署完成后需要调试检验: 1.检验功能是否完善。 2.检验服务器性能 检验功能可以使用大量测试数据进行访问请求,检验是否实设计的功能并检验是否有设计上的漏洞。 检验服务器性能,可在短时间内大量访问服务器,检验其并发访问量及性能。 tomcat性能优化 性能测试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9-24 16:15 海森堡不如我侧的准 阅读(17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描述 2. 这章不知道怎么写,因为主要使用迭代器的地方JAVA API都写好了iterator,比如List的子类下都实现了这些方法。 以后有内容了再补充。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9-24 16:14 海森堡不如我侧的准 阅读(123)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描述 为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Facade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2.模式的使用 ·子系统(SubSystem):子系统是若干个类的集合,这些类的实例协同合作为用户提供服务,子系统中任何类都不包含外观类的实例引用。 ·外观(Facade):外观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9-24 16:09 海森堡不如我侧的准 阅读(146)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描述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城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他为止。 2.模式的使用 ·处理者(Handler):处理者是一个接口,负责规定具体处理者处理用户请求的方法以及具体处理者设置后继对象的方法。 ·具体处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9-24 15:20 海森堡不如我侧的准 阅读(33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描述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比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2.优点 ·目标(Target)与被适配者(Adaptee)是完全解耦关系。 ·满足“开闭原则” 3.使用情景 一个程序想使用已存在的类,但该类所实现的接口和当前程序所使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7-09-24 11:15 海森堡不如我侧的准 阅读(162)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