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使用ModelScope Swift框架微调Qwen2.5-Coder模型的完整过程。今天,我将深入探讨微调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训练数据集的准备策略**。 阅读全文
>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使用ModelScope Swift框架微调Qwen2.5-Coder模型的完整过程。今天,我将深入探讨微调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训练数据集的准备策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5-16 11:37
松哥_ai_自动化
阅读(733)
评论(0)
推荐(0)

近期,我尝试对通义千问的Qwen2.5-Coder-0.5B-Instruct模型进行微调,实现两个不同的目标:一个是基础的自我认知调整,另一个是针对特定前端框架TA404的开发助手。本文将详细记录整个过程,从环境准备到模型训练再到效果验证和部署,希望能为有相似需求的开发者提供参考。
本文将探讨如何实现一个兼容OpenAI API规范的大模型集成平台,重点关注**`/v1/models`和**`/v1/chat/completions`**这两个核心端点的实现。
**本文以Qwen2.5 0.5B为例**,展示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prompt激发其工具调用能力,为开发者提供实用指导。
我们将基于Cline prompt技术,构建一个基于MCP协议的文件工具服务器。我们将从任务定义开始,并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探讨各个关键环节。
从传统的“人写代码”到“AI辅助编程”,再到“AI自主编程”,开发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Cline作为一款基于VSCode的AI编程助手,通过其独特的prompt系统,实现了大模型对本地文件系统的自主操作,开创了编程新范式。
我们将通过Spring AI和Playwright/MCP协议,复刻一个简化版的Browser-use实现,展示如何用3行代码完成复杂的浏览器自动化任务。
在 AI 自动化任务中,记忆模块是实现复杂任务处理的关键组件。Browser-use 项目通过引入记忆模块,解决了 LLM 在连续性任务中的无状态性问题,使代理能够维持上下文连贯性,执行复杂多步骤任务,并从错误中学习和恢复。
在Browser-use框架中,核心任务是使大模型能够像人类一样操作浏览器。本文深入探讨大模型如何实际控制浏览器,重点解析从模型输出到浏览器动作执行的完整流程。
在上一篇技术分析中,我们探讨了Browser-use框架如何实现页面元素标注。本文将聚焦于其提示词构造流程,揭示AI如何理解浏览器界面的核心机制。 上一篇-揭秘AI自动化框架Browser-use(一),如何实现炫酷的页面元素标注效果 提示词系统概览 Browser-use的提示词系统由多个协同工作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