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013 档案

摘要:做了近20年的科研,回头想想,不管是理论课题,还是技术开发,走的路大都是不顺的,总是走了或多或少的弯路。最近的一个工程性质的课题更是走了几年的弯路,其实最后解决方案的所有方法在课题开始之前就已经在我们的知识结构中,但是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执行呢?很多论文我们做完了才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包括我们看到的一些重要的科学成果,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原来如此。”就是这样的“原来如此”,却总跟我们擦肩而过,有时候甚至一生都绕不过那个弯弯。这应该是科学研究的常态,但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常态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就我不太成熟的科研经历,我分析大概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原因一是惯性思维的作用。人为了节约精力,总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17 16:34 IT屁民 阅读(347) 评论(0) 推荐(0)
摘要:1.Python passes everything the same way, but calling it "by value" or "by reference" will not clear everything up, since Python's semantics are different than the languages for which those terms usually apply. If I was to describe it, I would say that all passing was by value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14 10:02 IT屁民 阅读(770) 评论(0) 推荐(0)
摘要:1基本解释:extern可以置于变量或者函数前,以标示变量或者函数的定义在别的文件中,提示编译器遇到此变量和函数时在其他模块中寻找其定义。此外extern也可用来进行链接指定。 也就是说extern有两个作用,第一个,当它与"C"一起连用时,如: extern "C" void fun(int a, int b);则告诉编译器在编译fun这个函数名时按着C的规则去翻译相应的函数名而不是C++的,C++的规则在翻译这个函数名时会把fun这个名字变得面目全非,可能是fun@aBc_int_int#%$也可能是别的,这要看编译器的"脾气"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14 09:56 IT屁民 阅读(254)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