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p$1$2$3$4$5$6> 

有几个模式比较重要和基础的。

第一个是关于构建对象的模式。

<p$1$2$3$4$5$6> 

接口 a = new 类b();

<p$1$2$3$4$5$6> 

这个就是构建对象的代码,这个代码应该怎样处理。从位置来看,在组合模式下,假设类a包含类b,如果将构建代码放在类a中,必然导致类a对类b的强引用,当类b有所变更,可能就会影响类a的代码。但是类a如果不对类b进行引用,就无法组合代码了。基于这个些要求,应该把以上代码放在一处地方,这个地方是关于业务的主线的。

<p$1$2$3$4$5$6> 

类a 和 类b 直接通过接口作为纽带,是间接的,而最终关联的代码由业务主体类c来负责。比如:

类a { 接口a };

类b;

类c { 类a.接口a  = new 类b; } //通过负责业务的类c来拼接业务。

<p$1$2$3$4$5$6> 

假设有新的业务需求类d。

类e;     //新的功能组件

类d  { 类a.接口a = new 类e;}  //拼接称类d业务。

<p$1$2$3$4$5$6> 

可见,类a 和 类b 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她的联系是建立在业务需求之上,因此应该由相关的业务类来组建他们的关系。

为了灵活起见,甚至可以将创建这种联系的代码放在外部配置文件上,由管理人员灵活操控。这就是创建模式。

<p$1$2$3$4$5$6>  <p$1$2$3$4$5$6>  <p$1$2$3$4$5$6> 

posted @ 2010-03-09 14:01  诺贝尔  阅读(32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