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二)基本功能

1、基本概念

按照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定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

简单一句话,区卫就是一个医卫信息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

 

2、数据交换与共享——互联互通

按照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定义,互联互通包括:

(1)语法(功能)

功能(语法)互联互通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通过设定功能和定义报文结构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

就是指区卫平台要向各个业务平台提供数据检索、上传下载的功能接口。

 

(2)语义

语义互联互通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共享的信息能够按原有定义被理解的能力。

就是指区卫平台与各个业务平台之间交换的数据,必须按照共同的标准和结构进行组织。

 

功能实现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在系统中不需要了解具体的业务,实现数据检索、上传下载功能就行。

语义的定义和理解,涉及到数据库模型的设计、数据存储优化、数据分布处理、数据分析等诸多内容和要求,相对较复杂和困难。

 

3、信息架构

信息架构包括:

(1)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对卫生领域各种活动所产生和使用信息和数据的抽象表述。

数据模型又包括:

  • 数据概念模型

数据概念模型是对卫生领域各种数据的最高层抽象,用来描述卫生信息的概念化结构、数据范围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业务域和技术实现方法无关。

  • 数据逻辑模型

数据逻辑模型是用户对某一业务域内对数据的抽象描述,从具体的一个业务域提出对数据内容和逻辑关系的理解,而与信息技术实现方法无关。

  • 数据物理模型

数据物理模型是描述数据具体存储实现方式。

  • 数据标准

参看《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

由于区卫平台主要是完成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所以在实现过程中,对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可以不需要深入了解,重点应放在物理模型和数据标准上。

 

(2)数据存储模式

数据存储模式是指数据的存储框架,其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共享数据资源在空间上如何分布和存储的问题。

数据存储模式种类有以下三种:

  • 集中式

建设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把一个区域内需要共享的数据集中全部存储在数据中心。

  • 分布式

一个区域内没有统一的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可以分散在不同的机构和地点。

  • 联邦式

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数据存储模式,对于用户经常访问的数据集中在数据中心,其余分散在不同地点或机构。

很明显,联邦式是三个中最佳模式,困难的是区分什么是经常访问的数据。从平台建设的内容来看,文字资料目前是整个系统中最主要的数据,由于文字资料占用空间不大,我认为凡是文字资料都可以集中存储,且各个业务系统一份原始的,数据中心一份备份。至于图片类资料,还是放在各个业务系统中吧,需要时通过数据中心检索和远程获取。

数据中心还要建立数据索引、数据同步机制,便于各个业务系统检索和同步数据。

 

(3)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主要是制定贯穿健康档案数据生命周期的各项管理制度。

posted @ 2011-12-08 11:17  玻璃城市  阅读(59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