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我就是停不下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管理    订阅  订阅
2007年11月21日
.NET设计模式(2):单件模式(Singleton Pattern)
摘要: Singleton模式要求一个类有且仅有一个实例,并且提供了一个全局的访问点。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绕过常规的构造器,提供一种机制来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客户程序在调用某一个类时,它是不会考虑这个类是否只能有一个实例等问题的,所以,这应该是类设计者的责任,而不是类使用者的责任。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23:21 yijiangchunxue 阅读(202)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4):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
摘要: 在软件系统中,有时候面临着“一个复杂对象”的创建工作,其通常由各个部分的子对象用一定的算法构成;由于需求的变化,这个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经常面临着剧烈的变化,但是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算法确相对稳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如何提供一种“封装机制”来隔离出“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的变化,从而保持系统中的“稳定构建算法”不随着需求改变而改变?这就是要说的建造者模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23:19 yijiangchunxue 阅读(249)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5):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摘要: 在软件系统中,经常面临着“某个对象”的创建工作,由于需求的变化,这个对象的具体实现经常面临着剧烈的变化,但是它却拥有比较稳定的接口。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提供一种封装机制来隔离出“这个易变对象”的变化,从而保持系统中“其它依赖该对象的对象”不随着需求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要说的Factory Method模式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23:17 yijiangchunxue 阅读(181)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6):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
摘要: 在软件系统中,有时候面临的产品类是动态变化的,而且这个产品类具有一定的等级结构。这时如果用工厂模式,则与产品类等级结构平行的工厂方法类也要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显然不大合适。那么如何封装这种动态的变化?从而使依赖于这些易变对象的客户程序不随着产品类变化?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23:15 yijiangchunxue 阅读(180)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7):创建型模式专题总结(Creational Pattern)
摘要: 创建型模式,就是用来创建对象的模式,抽象了实例化的过程。它帮助一个系统独立于如何创建、组合和表示它的那些对象。本文对五种常用创建型模式进行了比较,通过一个游戏开发场景的例子来说该如何使用创建型模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23:14 yijiangchunxue 阅读(202)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8):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摘要: 在软件系统中,由于应用环境的变化,常常需要将“一些现存的对象”放在新的环境中应用,但是新环境要求的接口是这些现存对象所不满足的。那么如何应对这种“迁移的变化”?如何既能利用现有对象的良好实现,同时又能满足新的应用环境所要求的接口?这就是本文要说的Adapter 模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17:06 yijiangchunxue 阅读(185)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9):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
摘要: 在软件系统中,某些类型由于自身的逻辑,它具有两个或多个维度的变化,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多维度的变化”?如何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来使得该类型能够轻松的沿着多个方向进行变化,而又不引入额外的复杂度?这就要使用Bridge模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17:03 yijiangchunxue 阅读(224)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10):装饰模式(Decorator Pattern)
摘要: Decorator模式采用对象组合而非继承的手法,实现了在运行时动态的扩展对象功能的能力,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多个功能,避免了单独使用继承带来的“灵活性差”和“多子类衍生问题”。同时它很好地符合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中“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非继承”和“开放-封闭”原则。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16:58 yijiangchunxue 阅读(211)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11):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
摘要: 组合模式有时候又叫做部分-整体模式,它使我们树型结构的问题中,模糊了简单元素和复杂元素的概念,客户程序可以向处理简单元素一样来处理复杂元素。从而使得客户程序与复杂元素的内部结构解耦,让复杂元素自己来实现自身的复杂结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16:53 yijiangchunxue 阅读(181)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12):外观模式(Façade Pattern)
摘要: 在软件开发系统中,客户程序经常会与复杂系统的内部子系统之间产生耦合,而导致客户程序随着子系统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如何简化客户程序与子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如何将复杂系统的内部子系统与客户程序之间的依赖解耦?这就是要说的Façade 模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16:51 yijiangchunxue 阅读(218)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13):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
摘要: 面向对象的思想很好地解决了抽象性的问题,一般也不会出现性能上的问题。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对象的数量可能会太多,从而导致了运行时的代价。那么我们如何去避免大量细粒度的对象,同时又不影响客户程序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进行操作?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16:49 yijiangchunxue 阅读(174)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14):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
摘要: 在软件系统中,有些对象有时候由于跨越网络或者其他的障碍,而不能够或者不想直接访问另一个对象,如果直接访问会给系统带来不必要的复杂性,这时候可以在客户程序和目标对象之间增加一层中间层,让代理对象来代替目标对象打点一切。这就是本文要说的Proxy模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16:47 yijiangchunxue 阅读(209)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15):结构型模式专题总结
摘要: 结构型模式,顾名思义讨论的是类和对象的结构,它采用继承机制来组合接口或实现(类结构型模式),或者通过组合一些对象,从而实现新的功能(对象结构型模式)。这些结构型模式,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仔细推敲,侧重点却各有不同。本文试图对这几种结构型模式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16:45 yijiangchunxue 阅读(248)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16):模版方法(Template Method)
摘要: Template Method模式是比较简单的设计模式之一,但它却是代码复用的一项基本的技术,在类库中尤其重要。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16:35 yijiangchunxue 阅读(252)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17):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
摘要: 在软件系统中,“行为请求者”与“行为实现者”通常呈现一种“紧耦合”。但在某些场合,比如要对行为进行“记录、撤销/重做、事务”等处理,这种无法抵御变化的紧耦合是不合适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行为请求者”与“行为实现者”解耦?将一组行为抽象为对象,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松耦合[李建忠]。这就是本文要说的Command模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01:49 yijiangchunxue 阅读(180)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18):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摘要: Iterator模式分离了集合对象的遍历行为,抽象出一个迭代器类来负责,这样既可以做到不暴露集合的内部结构,又可让外部代码透明的访问集合内部的数据。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01:46 yijiangchunxue 阅读(176) 评论(0) 推荐(0)
.NET设计模式(19):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摘要: 在软件构建过程中,我们需要为某些对象建立一种“通知依赖关系” ——一个对象(目标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所有的依赖对象(观察者对象)都将得到通知。如果这样的依赖关系过于紧密,将使软件不能很好地抵御变化。使用面向对象技术,可以将这种依赖关系弱化,并形成一种稳定的依赖关系。从而实现软件体系结构的松耦合。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1-21 01:44 yijiangchunxue 阅读(174) 评论(0) 推荐(0)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