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Few-shot 教学的核心原理与优势 在与大语言模型交互时,Few-shot(少样本)教学是一种强大的提示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提供少量示例,引导模型理解我们期望的输出格式和内容风格。 Few-shot 教学的主要优势包括: 减少歧义:通过具体示例明确表达期望,避免模型误解指令 提高一致性:使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2 23:40 何双新 阅读(87) 评论(0) 推荐(0)
摘要: 一、为什么需要 Prompt 模板? 在与 AI 模型交互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输出不稳定、格式混乱的问题。Prompt 模板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结构化的输入指令来获得可预测且一致的输出结果。 模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固定输出格式,减少随机性 提高交互效率,避免重复输入相同指令 保证输出质量,明确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2 23:37 何双新 阅读(70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掌握提问的艺术,让你的 AI 更聪明、更贴心。 🤔 为什么你的提问得不到好答案? ChatGPT 等大模型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提问方式。提得好,AI 像专家;提不好,AI 像糊涂蛋。 常见低质量提问示例: “帮我写个策划案。” “怎么做职业规划?” “我应该怎么学 Python?” 这些问题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2 13:19 何双新 阅读(109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 一份 Prompt 没效果?不要急,调试它! 🚨 为什么要“调试 Prompt”? 就像写代码有 bug,Prompt 也可能“指令不清”。当模型输出不理想时,我们需要: 观察输出表现,定位问题 调整目标或语气,让 AI 理解更明确 反复验证 Prompt 的稳定性与可控性 🧪 常见问题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2 12:18 何双新 阅读(14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 模型不是“记性差”,只是“提示不清”。 ✨ 为什么理解上下文对话很重要? 大模型具备 “上下文窗口” 的能力,可以“记住”你当前对话中的信息并持续参考。但如果你的 Prompt 没有明确引用上下文内容,AI 就很可能误解你想表达的内容或直接“忘记”之前说过的事情。 🤔 模型如何“记住”你说过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2 10:54 何双新 阅读(147) 评论(0) 推荐(0)
摘要: 🚧 语言很自然,但写法要“工程化”。 ✨ 为什么要重视 Prompt 的写作规范? Prompt 是“给 AI 的任务指令”,不清不楚,AI 就会“乱猜”。一个模糊或混乱的 Prompt,可能会让 AI: 输出跑题、内容杂乱 抓不到重点或输出风格不一致 重复内容或漏掉关键信息 👇 我们通过几个典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2 10:24 何双新 阅读(232) 评论(0) 推荐(0)
摘要: —— 写给想真正掌握 Prompt 写作逻辑的人 ✨ 为什么要“清晰、有目标”? 在用 AI 时,很多人会碰到这些情况: 明明下达了指令,但 AI 总是理解错方向? 想让 AI 写一段“专业文案”,却总觉得味道不对? 同样的任务,有人 1 句 Prompt 就搞定,而你来回调整好几次? 根源就在于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2 09:27 何双新 阅读(327)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掌握任务类型,写 Prompt 就像套模板 想把 AI 当成好用的工具,第一步不是写 Prompt,而是识别任务类型。只有你先知道“我到底要它干嘛”,才能说出“它该怎么干”。 🎯 01. 通用任务五大类 我们将日常最常见的 AI 使用需求,归纳为以下五大类: 任务类型 典型场景 Q&A 问答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2 08:52 何双新 阅读(176)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写得“清楚”,AI才“聪明” Prompt 不只是“让 AI 帮我做事”的指令,它是一种对任务的精准建模,写得越准、越具体,AI 表现就越像你想象中的“助理”甚至“合伙人”。 🧩 Prompt 的两大基本结构 我们可以将大多数 Prompt 写作归纳为两种核心结构:指令式和描述式。 1.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2 07:21 何双新 阅读(148) 评论(0)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