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er机制,从Java到C (10. Binder驱动)

Binder驱动的代码都在kernel里面,这里就简单讲一下里面涉及到的几个东西:

1.Memory
Binder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中数据传输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binder driver实现的。

我们知道其他的一些IPC的方法,在传递数据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两次拷贝,发送者拷贝到底层,底层再拷贝给接收者。

但是Binder通过共享內存进行通信,只有一次copy

看下面的图中,每个涉及到Binder通信的进程,都会有一个共享内存,它是binder驱动和进程之间的共享内存。但是进程是无法对内存进行写操作的,是只读的。

 

Process A向Process B传递数据時,这些数据会被driver从ProcessA copy 到 binder和ProcessB之间的共享內存中。ProcessB已经映射过地址,就可以直接读取内存里面的数据了,就不需要再做一次拷贝动作了

 

 在ProcessState初始化的时候,就会调用mmap()去映射地址。

./frameworks/native/libs/binder/ProcessState.cpp

1 ProcessState::ProcessState()
2     : mDriverFD(open_driver())
3     , ….
4 {
5     if (mDriverFD >= 0) {
6         mVMStart = mmap(0, BINDER_VM_SIZE, PROT_READ, MAP_PRIVATE | MAP_NORESERVE, mDriverFD, 0);
7         ...
8     }
9 }

 

2.binder_ref / binder_node
我们拿到一个代理对象,通过binder驱动来调用远程的服务,那Binder到底是如何根据代理对象找到实体對象的呢?

其实Binder驱动会在内核为process创建一個binder_proc 结构提,在binder_proc中保存着四个RB Tree
其中三个tree就是保存binder_ref和binder_node的。就是传递来传递去的代理对象和实体对象

一个tree保存binder_node;另外两个tree保存binder_ref,这两个tree的内容其实都一样,只是为了便于搜索,就建了两个不同key的tree。

 

这三个tree都具体存写什么东西?

-->这样说,一个process里有个实体对象,就有多少个binder_node;一个process有多少个代理对象指向远端,就有多少个binder_ref.

 

看下面的图中:
ProcessA向binder驱动传入一个handle,binder驱动就会根据handle在tree中找到对应的binder_ref。 binder_ref里面有一个node变量, 它就是对应的实体对象的node的地址,靠它找到对应的binder_node。然后在binder_node里面,也有一个变量:cookie,它就是BBinder的地址。找到BBinder就OK了。

 

posted @ 2014-01-02 10:57  Chloe_zhang  阅读(3374)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