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20155217 2016-2017-2 《Java程序设计》第5周学习总结

Posted on 2017-03-26 19:19  20155217杨笛  阅读(391)  评论(7编辑  收藏  举报

20155217 2016-2017-2 《Java程序设计》第5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第八章
  • java中所有错误都会被包装为对象,可以尝试(try)执行程序并捕捉(catch)代表错误的对象后做一些处理。使用try、catch语法,JVM会尝试执行try区块中的程序代码,如果发生错误,执行流程会跳离错误发生点,然后对比catch括号中声明的类型,是否符合被抛出的错误对象类型,如果是的话,就执行catch区块中的程序代码。
  • 错误会被包装为对象,这些对象都是可抛出的,因此设计错误对象都继承自
    java.lang.Throwable类,Throwable定义了取得错误信息、堆栈追踪等方法,他有两个子类:java.lang.Error与java.lang.Exception。
  • Error与其子类实例代表严重系统错误,例如硬件层面错误,JVM错误或内存不足等问题。虽然也可以用try、catch来处理Error对象。但并不建议,发生严重系统错误时,java应用程序本身是无力处理的。
  • 如果抛出了Throwable对象,而程序中没有任何catch捕捉到错误对象,最后由JVM捕捉到的话,JVM基本处理就是显示错误对象包装的信息并中断程序。
  • 程序设计本身的错误,建议使用Expection或其子类实例来表现,所以通常称错误处理为异常处理。
  • 单就语法与继承框架上来说,如果某个方法声明会抛出Throwable或子类实例,只要不是属于Error或java.lang.RuntimeException或其子类实例,就必须明确使用try、catch语法加以处理,或者在方法中用throws声明这个方法会抛出异常,否则会编译失败。
  • Exception或其子对象,但非属于RuntimeException或其子对象,称为受检异常。受检异常存在的目的在于API设计者实现某方法时,某些条件成立时会引发错误,而且认为调用方法的客户端有能力处理错误,要求编译程序提醒客户端必须明确处理错误,不然不可通过编译,API客户端无权选择要不要处理。
  • 属于RuntimeException衍生出来的类实例,代表API设计者实现某方法时,某些条件成立时会引发错误,而且认为API客户端应该在调用方法前做好检查,以避免引发错误。
  • 如果父类异常对象在子类异常对象前被捕捉,则catch子类异常对象的区块将永远不会被执行,编译程序会检查出这个错误。
  • 在catch区块进行完部分错误处理之后,可以使用throw将异常抛出。
  • 可以利用异常对象自动收集的堆栈追踪来得知异常发生的根源,以及多重方法调用下异常的堆栈传播,例如调用异常对象的printStackTrace()、getStackTrace()等方法。要善用堆栈追踪,前提是程序代码中不可有私吞异常的行为,对异常做了不适当的处理,或显示了不正确的信息。
  • 在使用throw重抛异常时,异常的追踪堆栈起点,仍是异常的发生根源,而不是重抛异常的地方。如果想要让异常堆栈起点为重抛异常的地方,可以使用fillInStackTrace(),这个方法会重新装填异常堆栈,将起点设为重抛异常的地方,并返回Throeable对象。无论try区块中有无发生异常,若撰写有finally区块,则finally区块一定会被执行。如果程序撰写的流程中先return了,也有finally区块,finally区块会先执行完后,再将值返回。

部分程序代码:

  • 运用try、catch在错误被捕捉处理后、尝试恢复程序正常的执行流程。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Average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console=new Scanner(System.in);
            double sum=0;
            int count=0;
            while(true)
            {
                try
                {
                    int number=console.nextInt();
                    if(number==0)
                    {
                        break;
                    }
                    sum+=number;
                    count++;
                }
                catch (InputMismatchException ex)
                {
                    System.out.printf("略过非整数输入:%s%n",console.next());
                }
            }
            System.out.printf("平均 %.2f%n",sum/count);
        }
    
    }
  • 取得用户的字符串输入之后,检查时候位数字格式,若是在转换为int整数,若格式不对就提醒用户做正确格式输入。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Average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ouble sum=0;
        int count=0;
        while(true){
            int number=console.nextInt();
            if(number==0){
                break;
            }
            sum+=number;
            count++;
        }
        System.out.printf("平均 %.2f%n",sum/count);
    }
    static Scanner console=new Scanner(System.in);
    static int nextInt(){
        String input=console.next();
        while(!input.matches("\\d*")){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数字");
            input=console.next();
        }
        return Integer.parseInt(input);
    }
}
  • 在异常发生时,可以使用try、catch处理当时环境可进行的异常处理,无法决定如何处理的部分,可以抛出由调用方法的客户端处理,如果想处理部分事项再抛出的做法。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FileUtil{
    public static String readFile(String name)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StringBuilder text=new StringBuilder();
        try{
            Scanner console=new Scanner(new FileInputStream(name));
            while(console.hasNext()){
                text.append(console.nextLine())
                .append('\n');
            }
        }catch(FileNotFound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throw ex;
        }
        return text.toString();
    }
}
  • 使用fillInStrackTrace()方法,让异常堆栈起点为重抛异常的地方。
public class StackTraceDemo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
            c();
        }catch(NullPointer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
    static void c(){
        try{
            b();
        }catch(NullPointer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Throwable t=ex.fillInStackTrace();
            throw (NullPointerException) t;
        }
    }
    static void b(){
        a();
    }
    static String a(){
        String text=null;
        return text.toUpperCase();
    }
}
  • 在try括号中,越后面撰写的对象资源会越早被关闭。
import static java.lang.System.out;

public class AutoClosableDemo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ry(ResourceSome some=new ResourceSome();
        ResourceOther other=new ResourceOther()){
            some.doSome();
            other.doOther();
        }catch(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
}

class ResourceSome implements AutoClosable{
    void doSome(){
        out.println("做一些事");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ose() throws Exception{
        out.println("资源Some被关闭");
    }
}

class ResourceOther implements AutoClosable{
    void doOther(){
        out.println("做其他事");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ose() throws Exception{
        out.println("资源Other被关闭");
    }
}
第九章
  • 收集对象的行为,像是新增对象的add()方法、移除对象的remove()方法等,都是定义在java.util.Collection中。java.lang.Iterable定义的行为可以收集对象,也能逐一取得对象,它定义了iterator()方法返回java.util.Iterator操作对象,可以让你逐一取得收集的对象。
  • 如果希望收集时记录每个对象的索引顺序,并可依索引取回对象,这样的行为定义在java.util.List接口中。如果希望收集的对象不重复,具有集合的行为,则由java.util.Set定义。如果希望收集对象时以队列方式,收集的对象加入至尾端,取得对象时从前端,则可以使用java.util.Queue。如果希望对Queu的两端进行加入、移除等操作,则可以使用java.util.Deque.
  • ArrayList有个可指定容量的构造函数,如果大致知道将收集的对象范围,事先建立足够长度的内部数组,可以节省时间与内存的成本。
  • LinkedList在操作List接口时,采用了链接结构,不会事先耗费内存,想要指定索引随机存取对象,会比较没有效率,链接的每个元素会参考下一个元素,这有利于调整索引顺序。
  • 判断对象是否重复时,都会调用hashCode()与equals()方法。
  • 如果对象有操作Queue,并打算以队列方式使用,且队列长度受限,通常建议使用offer(),poll()与peek()等方法。想对队列的前端与尾端进行操作,在前端加入对象与取出对象,在尾端加入对象与取出对象,Queue的子接口Deque就定义了这类行为。
  • 一般常用Properties的setProperty()指定字符串类型的键值,getProperty()指定字符串类型的键,取回字符串类型的值,通常称为属性名称与属性值。

部分程序代码:

  • 操作了hashcode()与equal()方法,重复的student不会被收集。
import java.util.*;

class Student2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number;

    Student2(String name, String number) {
        this.name = name;
        this.number = number;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int hash = 7;
        hash = 47 * hash + Objects.hashCode(this.name);
        hash = 47 * hash + Objects.hashCode(this.number);
        return hash;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s obj) {
        if (obj == null) {
            return false;
        }
        if (getClass() != obj.getClass()) {
            return false;
        }
        final Student2 other = (Student2) obj;
        if (!Objects.equals(this.name, other.name)) {
            return false;
        }
        if (!Objects.equals(this.number, other.number)) {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ring.format("(%s,%s)", name, number);
    }
}
public class Students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t students = new HashSet();
        students.add(new Student2("Justin","B835031"));
        students.add(new Student2("Monica","B835032"));
        students.add(new Student2("Justin","B835031"));
        System.out.println(students);
    }
}
  • 使用ArrayDeque来操作容量有限的堆栈。
import java.util.*;
import static java.lang.System.out;

public class Stack
{
    private Deque elems = new ArrayDeque();
    private int capacity ;

    public Stack(int capacity)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

    public boolean push(Object elem)
    {
        if(isFull())
        {
            return false;
        }
        return elems.offerLast(elem);
    }

    private boolean ifFull()
    {
        return elems.size() + 1 > capacity;
    }

    public Object pop()
    {
        return elems.pollLast();
    }

    public Object peek()
    {
        return elems.siz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grs)
    {
        Stack stack = new Stack(5);
        stack.push("Justin");
        stack.push("Monica");
        stack.push("Irene");
        out.println(stack.pop());
        out.println(stack.pop());
        out.println(stack.pop());
    }
}
  • ArrayList为例,加入泛型语法。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Objects;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
    private Object[] elems;
    private int next;

    public ArrayList(int capacity)
    {
        elems = new Object [capacity];
    }

    public ArrayList()
    {
        this(16);
    }

    public void add(E e)
    {
        if(next == elems.length)
        {
            elems = Arrays.copyOf(elems,elems.length * 2);
        }
        elems[next++] = e;
    }

    public E get (int index)
    {
        return (E) elems[index];
    }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next;
    }
}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

    操作对象的过程中如果抛出受检异常,但目前环境信息不足以处理异常,所以无法用try、catch处理时,该怎么办?

  • 解决方案1:

    这时候应该由方法的客户端依据当时调用的环境信息进行处理。为了告诉编译程序这个事实,必须使用throws声明此方法会抛出的异常类型或父类型,编译程序才会让你通过编译。

  • 问题2:

    如果想取得Map中的所有键,可以调用Map的keySet()返回Set对象,如果想取得Map中所有值,可以使用values返回Collection对象。那如果同时想取得Map键与值该怎么办?

  • 解决方案2:

    可以使用entrySet()方法,这会返回一个Set对象,每个元素都是Map.Entry实例,可以调用getKey()取得键,调用getValue()取得值。

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

    课本P269页代码:

import java.util.*;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number;
Student(String name, String number) {
    this.name = name;
    this.number = numb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eturn String.format("(%s, %s)", name, number);
}
}
public class Student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t students = new HashSet();
    students.add(new Student("Justin", "B835031"));
    students.add(new Student("Monica", "B835032"));
    students.add(new Student("Justin", "B835031"));
    System.out.println(set);
}
}
  • 解决方案1:

IDEA报错了,IDEA的提醒是不能识别“set”。结合课本,不难发现这里应该想要输出的是Set类的实例students。果然改成students后,代码顺利执行,显示 结果:

[(Monica, B835032), (Justin, B835031), (Justin, B835031)]

代码托管

  • 代码提交过程截图:

  • 代码量截图:

上周考试错题总结

  • 错题1:填空:使用JDB进行调试时单步执行命令有step和next,我们优先使用(next)。
  • 错题2:使用JDB进行调试时查看源代码的命令是(list)。
  • 错题3:填空:”Hello”.substring( 0,2 )的值是“He”。
  • 错题4:面向对象中,设计经验可以用(设计模式)表达。

结对及互评

评分标准(满分10分)

  1. 从0分加到10分为止

  2. 正确使用Markdown语法(加1分):

    • 不使用Markdown不加分
    • 有语法错误的不加分(链接打不开,表格不对,列表不正确...)
    • 排版混乱的不加分
  3. 模板中的要素齐全(加1分)

    • 缺少“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的不加分
    • 缺少“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的不加分
    • 代码托管不能打开的不加分
    • 缺少“结对及互评”的不能打开的不加分
    • 缺少“上周考试错题总结”的不能加分
    • 缺少“进度条”的不能加分
    • 缺少“参考资料”的不能加分
  4.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一个问题加1分

  5. 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一个问题加1分

  6. 本周有效代码超过300分行的(加2分)

    • 一周提交次数少于20次的不加分

6 其他加分:
- 周五前发博客的加1分
- 感想,体会不假大空的加1分
- 排版精美的加一分
- 进度条中记录学习时间与改进情况的加1分
- 有动手写新代码的加1分
- 课后选择题有验证的加1分
- 代码Commit Message规范的加1分
- 错题学习深入的加1分
7 扣分:
- 有抄袭的扣至0分
- 代码作弊的扣至0分

点评模板:

  • 基于评分标准,我给本博客打分:(0-10)。得分情况如下:xxx

  • 参考示例

点评过的同学博客和代码

其他(感悟、思考等,可选)

之前感觉java每周的学习太过紧张,因为是将任务全都堆到周末去做,所以在周末的两天里要看大量的视频,写大量的文字。但是其实只要每天都拿出时间来学java,就可以减轻一点周末写博客时的压力写博客也不只是抄书,而要进行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虽然现在让我们自己写代码仍是有一定难度,毕竟练习的还是少,实话说我现在根本写不出,只能依葫芦画瓢去打书上的代码,稍微改动一点就会蒙掉,但是我相信经过之后的学习与努力,我最终可以写出自己的代码。

学习进度条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 博客量(新增/累积) 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重要成长
目标 5000行 30篇 400小时
第一周 5/5 1/4 20/20
第二周 140/145 1/5 18/38
第三周 330/451 1/6 16/54
第四周 578/1038 1/7 18/72
第五周 774/1472 1/8 18/90

尝试一下记录「计划学习时间」和「实际学习时间」,到期末看看能不能改进自己的计划能力。这个工作学习中很重要,也很有用。
耗时估计的公式
:Y=X+X/N ,Y=X-X/N,训练次数多了,X、Y就接近了。

参考:软件工程软件的估计为什么这么难软件工程 估计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