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笔记系统的思考

关于笔记系统的思考

本文中所讲述的笔记系统面向于重度笔记患者,我们不立志于在自己的笔记库中新建一个百科全书,笔记的目的在于周期性的系统沉淀和归纳自己的所得,其重点在于如何将已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路(思维方式)来进行归纳和串联(思维的文字化)。 

个人所接触到的笔记类产品围绕evernote展开。个人是evernote的重度用户,四年多的重度笔记使用,总体总结如下:

  • 收集完了就不再使用的笔记没有任何作用
  • 电子笔记不如实际纸质笔记本的地方在于对于已有的量的感知和回顾,如果你不记得你在电子笔记里面记录过什么,一般你平时不会看见甚至找不到它们。而纸质书本身会提醒你你已经记录了这么多
  • 电子笔记量一般大于纸质笔记 ==> 平时翻看的频率会少于纸质笔记
  • 笔记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整理笔记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组织现有的知识(固化认知)的过程,而电子笔记相对于纸质笔记的优点在于该过程要高效的多。

一个有用的笔记系统中,笔记的成形和使用有以下几个过程: 
收集——整理——(应用)——归档

对应于该过程分别有一些产品

收集

效率最高的方式,可能是chrome中pocket或者evernote的剪藏插件。 
所需要做的工作只是在看见需要的资料的时候点击一下按钮,此时该材料(网页内容)就会被收集到evernote的一个笔记本中。 
一个只有收集过程的笔记系统往往用处是极低的。用户平时看见了各种觉得有用或者有意思的文字,然后哗啦全扔到一个笔记产品中,然后接下来的结果往往就是,再也没有看过了,与没有收集并没有什么区别。

整理

工具:Evernote以及一些markdown工具。 
过程:结合多个资料简历知识体系,丰富其完整度。 
整理的过程中除却知识本身的凝华之外,内容的排版 其实也是很重要的,编写和排版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凝结过程。 
这里必须得要提一下markdown语言和一些markdown工具。

Markdown 是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它允许人们“使用易读易写的纯文本格式编写文档,然后转换成有效的XHTML(或者HTML)文档”。

  • markdown语言本身极其简单,学习时间半小时足够。有关markdown语言的细节可以参考文章http://www.cnblogs.com/weilf/p/4567334.html,真的so easy so 好用 好么。。。
  • markdown工具: windows下MarkdownPad, mac下有Mou,都非常好用,直到我发现了 马克飞象 这货, 全平台,maxing.info , 网页版的,哪儿都可以用,更无解的是,他可以与evernote关联,直接保存到evernote,我觉得瞬间投降了。一年79大洋。。我的支付宝泪水流了一地。

实际上这篇文章就是用maxing.info完成的。 

NewImage


归档

归档过程的结果在于需要一个能体现固化后的思维又有良好阅读体验的文章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_ < 结果就是博客啦 ^ _ ^

博客工具: 
window下:window live writer 
mac下:MarsEdit + CloudApp

MarsEdit:博客编辑工具,额,实际上,我用起来主要是把编辑好的博客传到博客上去。编辑工作都是用markdown工具来完成的(明显要更加方便,结果也更美观)。 
NewImage

CloudApp:处理博客中的图片问题。在evernote或者是引用本地的图片好多时候在传递到博客之后,图片会显示不出来。个人觉得可能博客上传的时候只是上传了一个图片的引用路径。所以本地图片无法显示。CloudApp的作用是为每一个图片生成一个链接,来供博客使用。

 
                                    NewImage

最后

好的工具会增加人敲键盘的欲望,但最关键的还是一颗宁静致远的心。

外链内容: 
知乎 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427617 

 

posted @ 2015-06-10 21:57  CC同学哈  阅读(1019)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