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维空间的证据寻找

早上一蹴而就的狂想日记,关于四维空间部分,后来想了下还真的有点道理,总算不全是瞎扯,下班坐公交路上一直苦思冥想,想要找点证据证明自己没放弃治疗,于是写下这篇更不靠谱的帖子,企图论证上一个博文的正确性,关于四维空间的描述参阅 第四维、第五维空间狂想

 

前提:上文中最后提及到的重要观点,即三维空间中的基本粒子具备通往高维空间的能力,这个类的各维度接口都已经定义好,只是有没有被调用的差别而已。

我能制造出具备四维空间特性的粒子吗

所谓具备四维空间特性

很显然说的就是在α维上有经过一定的位移,使这个粒子在三维空间中的投影与正常的粒子状态,即α维坐标在原点上的粒子投影有明显区别,再直白点就是,这个四维空间粒子的物理属性跟三维空间的粒子(同一种粒子)一模一样,只是无论从原子核还是电子还是电子轨道半径上看,整体尺寸都跟这边的粒子不一样。

 

这样的粒子能制造出来吗?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一个普通粒子在α维上产生位移,最直接的就是在这个维度坐标轴上对粒子产生作用力。但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告诉我,这个实现起来有难度。

譬如说,在x轴和y轴上上施加作用力,则产生的合力一定在x轴与y轴构成的平面上,同理在x、y、z轴上施加作用力,产生的合力必然在x、y、z轴构成的三维空间中,作用力产生的效果正常来想应该是只会作用于同一个维度上,被该维度的各个坐标轴所分解了,所以理论上应该不可能通过三维空间施加的作用力令粒子在α维上产生位移效果。除非通过已存在的四维空间粒子(即α轴位置不在原点上的粒子)对另外的三维空间粒子产生α轴方向的作用力。

 

现实中是否存在已有的四维空间粒子?

有的话科学家应该会公布吧?能拿个诺贝尔奖呢..

如果上面所说的四维空间α维成立并客观存在的话,那四维空间的粒子显然体积上会大于或小于现存的基本粒子,会收缩的粒子,情不自禁会联想到强大的黑洞兄啊。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黑洞是由很巨大很庞大的超新星之类的东西,经过引力坍缩之后形成的致密星体,产生的引力场足以扭曲周围的空间维度,有理由相信里面存在着超三维空间的物质。

买了时间简史和果壳宇宙快半个世纪至今一页未翻的我,仍不知道引力坍缩导致的密度骤增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概念,也不晓得黑洞里头的物质还是不是我们看到的粒子的样子,不过看过视频据说是被引力拉扯爆了,各种粒子变成一锅稀饭。

如果,这里所描述的密度增加,并非单纯的粒子与粒子之间的空间被占据剥夺引起的一般概念密度变化,而是粒子在四维空间里α维的位置发生变化,可以想象成这样的一个场景:由于星球上的普通粒子在物理上受到庞大的引力作用达到某种极限,无法继续维持自身物理结构,此时粒子面临着物理结构瓦解的危机,这是否意味着准备要走上违背多种物理定律约束的道路呢?

回忆下α维对粒子的影响,假设粒子A在α维上发生位移,那么粒子A在三维空间中的体积就会相应增加或减少,在体积减少的情况下,此刻粒子A存在四个维度的坐标位置,分别是x、y、z和α轴,并以此来决定其在四维空间中的绝对坐标,此刻有一颗三维的粒子B,在x、y、z轴上其中两个轴坐标位置与刚才的四维粒子A相同,另一坐标轴坐标位置与其相差一个体积单位,从三维空间中看,两颗粒子互相紧挨着,当然的,四维空间的粒子A显得体积小点,而此刻体积大点的粒子B向粒子A施加作用力,在四维空间上看,粒子A与粒子B存在两个维度上的坐标不同,因此两者并不处于正面受力接触状态,相对于在α维上处于原点上的粒子,粒子A受力面积更小,受力方向也存在维度上的角度差,因此实际上粒子A受力比正常状态下的粒子受力更少,这个现象也符合三维空间上观察到的,体积更小的物体在共同承受力作用时,比体积大的物体分担到的受力作用更小...

根据这个结论,上面面临困境的粒子多了一个选择,就是向α维进行位移,进而减少受到的引力对自身物理结构的影响,也许比起直接瓦解物理结构、破坏物理定律,这种向高维度空间逃逸的方式更轻松,因此所有的粒子在那个星球上面对引力的挑衅,都一致选择了逃逸进第四维度,从星球中心部分开始,粒子逐渐向α维进行位移,单个粒子受到引力作用减少,体积逐渐减少至结构稳定临界值之下,而星球中心部分外围的粒子因为中心粒子体积收缩,在压力差与引力驱使下向星球中心方向移动,粒子移动过程中受到的引力不断加大——这是因为引力是由质量决定的,中心粒子体积减少但并未削减其物理质量——终于外围粒子因为原有承受的引力,再加上向中心方向位移、不断接近引力源而额外增加的引力负担,并且这个总引力受量比起最开始的中心粒子所承受的引力作用量更大,(还没跑到中心粒子的身边)最终也不堪重负面临结构崩坏的困境,毫不犹豫选择向高维度逃逸....如此下来迅速形成了一条加速发展的引力坍塌链,最终整个星球的粒子都向α维逃逸了,星球体积骤减,但原有质量不变,因此产生的引力量也不会减少,但因为引力场范围发生变化,相对而言星球——黑洞表面周边范围的引力骤增,在表面之外一定范围内产生的引力场强大到足以瓦解任何三维空间粒子结构,任何接近的粒子都无法承担这份过于庞大的引力而选择逃离至α维度,并且自身将作为这个引力源的提供者,引发之后的恶性循环——不断吸收路过的粒子,并产生更强大的引力场,而在三维空间上安全距离中无法获取黑洞表面粒子的情况下,看上去黑洞就像是一般密度剧烈增加的样子,但其实黑洞的粒子间密度并未发生太大改变,被改变的是粒子自身在三维空间中投影的尺寸,至此貌似很完美的解释。

据此结论,假设黑洞上的粒子都是四维空间粒子,但碍于黑洞自身引力超越粒子物理结构承受量,无法直接剥取到这些粒子样本。

 

能否借鉴于黑洞,制造获取单个四维粒子?

黑洞上形成四维粒子的过程,主要是受到庞大的引力影响,加上粒子坍缩位移过程中产生的庞大热量,导致粒子不稳定,也是促进这个过程发生的催化剂,假设要通过人工模拟这个环境,需要准备超高热量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能给予单个粒子各个方向的作用力,并且作用力的强度要足以瓦解粒子的物理结构,如果具备这两个条件,或许就能模拟出制造微型黑洞的过程了吧,而这里所牺牲掉的粒子正是变化成了我们所期待的第四维粒子,之前看steins;gate貌似说CERN通过LHC粒子对撞已经产生了这样的黑洞??

posted @ 2013-12-27 10:20  wavky  阅读(3000)  评论(5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