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算术题、放弃权利、黑衣人——一些思考

闺女上一年级,昨天做错一道算术题。题目是这样的:

 

三名老师带领一年级82名同学去春游,下面两种客车各租1辆。

 

客车1:限坐44人;

客车2:限坐39人;

 

请问:座位够吗?多几个或缺几个座位?

 

闺女的答案是:够。多1个座位。44+39-82=1(个)

 

但是标准答案是:不够。少2个座位。3+82-44-39=2(个)(因为3个老师还需要3个座位。)

 

我为了启发闺女应该考虑老师的座位,于是问她:“你觉得老师应该坐在哪?”闺女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们春游坐车的时候,老师都是站着的。”我当时哑然。

 

闺女的答案错了么?她并没有忽略三个老师的存在(这跟审题时没有注意到“老师”这个条件是有区别的),但她用自己的体验来思考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的结果,而不仅是把它当作一道100以内加减法算术题来看待。所以我认为她没有错,那么错的是“标准”答案么?也不是,错的应该是应试教育体制。曾经看过一篇博客,说得是应试教育出1+1=?这样的题目,而开放式教育出2=?这样的题目。一个道理。

 

其实,对于这样一种应用题,顺着闺女的答案回溯,你会发现它和标准答案在产生过程中走了2条不同的道路。标准答案是在用一种老师交给的方法和套路,以考试得分为目的而产生的。这里面没有孩子自己的思考在里面(如果你把4个数的加减也称作思考的话,那我也没话说)。而闺女的答案,是以自己的体验,外加加减法的技巧,针对实践产生的,是她自己思考后得到的。所以,如果判她错误失分,就等于打击了她思考的积极性,一次次地打击她,叠加在一起,就扼杀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自觉性。不会独立思考的学生是怎样造就的,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地扼杀中造就的。中国的现行教育科研体制是很多人诟病的东西,但是在博客园里写多了,管理员会不高兴,到此打住。《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投胎中国后》这则笑话应该概括的够全面的了,有兴趣大家可以看看。

 

让我们转到技术上吧。前两天看博客“Scrum之成败——从自身案例说起,仅供参考”,博主总结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成员放弃了Scrum所“赋予”的“权利”。我一直觉得,SCRUM赋予团队成员的权利,比如:自己承诺工作,自己为任务估时,自组织等等,多好呀!我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工作内容,可以不用加班,可以不用看老板逼着我干活时的苦瓜脸。但这些看起来求之不得的东西,为什么有些人放弃呢?而自愿被别人安排呢?我觉得部分原因是懒于思考。因为从小就接受的是一种灌输、被动的教育(包括我自己),思维定势是:“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你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很少会思考:“我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有了主动的、独立的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了主动的、独立的行动。所以放弃那些“权利”也不足为奇了。

 

如果只看到问题,而没有改变的手段,问题会依然存在。改变这种定势,可是试试每天多问问自己5H2W1E,就是问问自己:我应该干什么(What)?我为什么要这么干(Why)?在哪干(Where)?什么时间干(When)?谁来干和跟谁干(Who)?如何干(How)?投入多少(How much)?产出多少,效果如何(Effect)?这些自问不能直接帮助你工作和解决问题,但它们可以引起你主动和独立的思考。当你有了思考的时候,行动就不会很远了。

 

《黑衣人(Men In Black)》中Will Smith扮演的J特工在加入MIB之前,在接受测验时,做了两件事情,取得了K特工的青睐。一是在答卷测试时,他站起来拖桌子过来舒服地书写,而别人只是被自己限制在那狭小的蛋形的椅子上困难地书写;二是在射击测试时,他通过观察判断那个拿着量子理论书的小女孩(而不是那些玩耍的怪兽)才是真正的威胁,而后才进行射击。我们可以说,是J的独立思考使他脱颖而出(而不是答题和射击得“双百”),最终拯救了地球。

 

你也许不会遇到拯救地球的时刻,我闺女也可能将来在“小升初”的时候,因为答错类似前面的题目,而沦落到“电脑派位”的境地。你可以放弃SCRUM赋予的权利,但请不要放弃主动、独立的思考。

 

一些感想而已,水文,抱歉。

posted @ 2011-05-20 11:08  wanghui  阅读(3109)  评论(29编辑  收藏  举报